1.关于母爱的古诗和赏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注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2.关于母爱的诗句及赏析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褰帷: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其三是音调极佳,黄景仁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黄仲则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 作者: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黄庭坚后裔。四岁丧父,家贫力学。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黄仲则才高气傲,学遍古今,“沉酣经藉,融液子史,”在朱筠门徒中,数他年龄最小,但才高志深。吴兰雪云:“仲则诗无奇不有,无妙不臻,……吾尝论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而外,必推仲则第一。……”张维屏云:“古今诗人,……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有味外之味,……有音外之音,……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3.母爱的诗句、佳句摘抄与赏析500字作文

关于母爱的诗句

1、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唐·盂郊《游子吟》

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黄仲则《别老母》

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宋·王安石《十五》

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清·蒋士铨《岁末到家》

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唐·白居易《母别子》

6、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元·杨维桢《慈母爱》

7、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图》

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谁氏子》

9、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短歌行》

10、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唐·张谓《代北州老翁答》

1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1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1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1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母爱名言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

5、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母爱的名言

7、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8、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9、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10、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代学者倪瑞璿《忆母》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少年正值青春年少,极心烦于母亲的唠叨,尽管他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絮叨是一种爱,但他不愿接受。每当母亲唠叨得使他心烦气躁时,他便会拿根钓鱼竿,背个竹篓逃脱。

一日,少年又被母亲絮叨得离开了家,在他家门前不远的一条河里,少年发现一群小乌鱼。鱼群下一条乌黑的大乌鱼足足有五公斤重,少年的心随即“突突”剧跳起来,这乌鱼可是他至今见到过最大的乌鱼啊!少年急忙抛钩,干扰小乌鱼苗群,以激怒老乌鱼来咬钩,可钓了足足有十分钟,大乌鱼就是不上钩。少年的额头上露出了汗珠,他愤怒了,他不相信自己斗不过这条乌鱼,于是他采用了一种钓乌鱼的绝招——他用鱼竿残忍地抽拍小乌鱼苗群,顿时河面上浮出了小乌鱼的尸体,老乌鱼不停地搅出水花,以示反抗。这时,少年再次把钩抛弃向小乌鱼苗群,大乌鱼不停用尾扫钩,惊得少年不停提竿,可总是空钩。终于,大乌鱼按捺不住,它把痛失子女的憎恨牵怒到钩上的青蛙,它张开大口吞下了青蛙,不是为填饱肚子,而是为保护子女。

“啪”一声,大乌鱼被少年拖上岸,脱离水的乌鱼在岸上痛苦地挣扎,钩刺破了它的嘴,血殷红地流淌,少年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为了品尝胜利的果实他决定亲自下厨。少年用锋利的刀剖开了乌鱼的胸腔,扒掉内脏。

此时少年手上沾满了乌鱼的鲜血,它拿起剖膛的乌鱼去河边清洗,谁知乌鱼一浸水,作了垂死的挣扎,竟然逃离少年的手,少年冷不防乌鱼这样的垂死挣扎,他立即跳下水去抓捞,可一切已晚矣,河面上只留下了一摊血红…

少年耷拉着头回到家,母亲和左邻右舍听说剖了膛的乌鱼还能逃脱,都瞪大了眼,说这条乌鱼已经成精了。

少年不信,第二天,依然外出钓乌鱼,当他走到昨天钓大乌鱼的河边,不经意朝河心一看,猛然,他怔住了——那条剖膛的乌鱼平躺在水面上,周遭全是小乌鱼,显然,老乌鱼已经死去。

少年顿时双眼含泪,突然他折断了鱼竿,踩碎了鱼篓,朝河心跪地面拜,发白内心呼喊了一声一“妈!”从此,少年再也不钓乌鱼……

世上有一种爱能让所有人都感动,那就是,它可使懦弱的人坚强,邪恶的人善良,因为它的光芒足以震慑到每个人心灵深处,令你终身难忘。转自柠檬美文网

4.关于亲情的诗句 要有赏析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5.关于母亲的古诗与赏析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注释:孟郊,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6.繁星春水母爱诗句及其赏析(要五首)

母爱: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7.关于母爱的古诗和赏析帮帮忙把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注释:孟郊,唐代诗人。

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8.急用关于母爱的诗歌及赏析

《繁星》冰心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它的巢里; 我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在母亲的怀里。

玉米熟了。母亲 蚂蚁从每一粒玉米上爬过 –是母亲的手指 玉米黄成诗 母亲是苦吟的诗人 轮回的季节 血汗的成品 与生命线同高的价格 岁月与容颜 没有刻下大山外的风景 母亲默默的 只是 涂抹那原始的淡泊 宁静 母亲 独望田野的时候 多是在想母亲 母亲是田野里最优秀的庄稼 确切的说是一棵梨树 父亲走后的日子 亲情在茬地里枯黄 陌生的野草荒芜家园 雨季潮湿着一个又一个梦呓 母亲在园中倔强地站着 两脚深深扎进黄土 风雨中瘦瘦的身子 抱着一生愁肠 岁月驱赶着季节 时间雕刻着年轮 秋风轻轻走过 掐走了母亲的生活 我习惯了四处漂泊、流浪 每次回到家中 向母亲讲述远方的一些人和事 她总听的那么仔细 她不忍打断我的话语 每当这时 我的眼里总是充满了泪水 致母亲 夏天摇晃着轻盈的手指 扣开您美丽的节日 女人的骄傲稍纵即逝 儿女们应是瑶台香玉骨 祝福的声音却在无边的海际,慢慢荡漾 您让我相信 生活怜淡淡春香 日月依琼楼轻弯 快乐朱颜向夜阑 乐得又低眉凝看 妈妈告诉我 不要忘了微笑 可我们叹 十七岁爱情的虚无 我们叹 陷入其中的人 留下的是荒废的岁月 是破碎的不能粘合的心 然而 我们那 不断被写的童话 秋天的童话 在妈妈的心里 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我们的纯粹 只是回忆的帐本 我庆幸我能用 妈妈看不懂的文字定格思绪 然后 放开 感受妈妈给的生命 那一双手,那一张脸 曾试着换回我思念的空间 可我当时 只是徘徊在爱情的尖端 现在 我学会着用思念拉近距离 用心创造动力 如今的心愿 是让妈妈那双美丽的眼 展开千年最幸福的笑厣 是让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重现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复燃 母亲 天冷的时候 想起母亲 母亲不怕冷 母亲怕儿女们冷 冬天来了 母亲穿着薄薄的衣衫 为儿女们缝制 一件件暖和的棉衣 母亲的手通红 母亲的嘴唇却紫着 母亲总说 不冷 母亲从不靠近火炉 儿女们围着火炉 母亲就围着儿女们 小时候 总弄不懂 如今 长大成人了 才知道 母亲真的不怕冷 只怕儿女们冷 写给母亲 是谁 是谁 将您的秀发 变得斑白如霜 是谁 是谁 把人世的沧桑 写满您的脸庞 我流浪的足迹 踏在异乡的路上 您的眼泪 也开始悄悄流淌 我远行的脚步 走遍天涯海角 我的心 永远在您身边徜徉 母亲 你的泪水是我的忧伤 你的笑容是我的安慰 你的疼爱 是最温暖的语言 让我坚强 你的手臂 是最大的海港 让我撒娇 我是你丢不下的挂牵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依恋 母亲——你是我生命的家乡 沉夜*皓月*母亲 夜的深沉 无边地泻过来 淹没青春的喧嚣 月的皎皓 涂抹着静谧的大地 怨客唏惶的梦 却有几分柔然的惬意 月光下捕捉树的影子 自己 却先有了斑驳的醉态 任一颗柔然的心 习习清风吹的飘飘荡荡 吹去的柔然的心 飘落于记忆厚重的尘埃 跌落回有母亲和儿时的农家 母亲欣喜的笑容 绽放着慈和的愉悦 那是因为远客的游子 归来了 母亲欣喜的慈和笑容 渐渐扩散 在空中 成为充斥天地的 月的皎洁 伴着夜的深沉。

9.赞美母爱的诗歌及段落点评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冰心的诗歌《纸船》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饱涵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呼唤。

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一种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作者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

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

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