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懵懂求职 2008年,从一个二本师范院校,经济学本科毕业。怀揣着对人生的美好梦想,从湖南只身来到广东找工作。包里只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为了方便联系和找工作,乡下老母亲花了1500元(这是她三个月的零工钱收入)买了一个翻盖TCL手机给我。来到广东东莞,幸好有一位认识的师兄在,就在他租住的房子里暂住了下来,那时是夏天,广东天气热,房子本来就有两个人住着,我就索性打地铺了。 第二天,拿着从学校花了1元钱打印一张的简历,一头扎进了人才市场。一进去,每个摊位都是人山人海,感觉每个摊位和工作都适合自己,仔细想一想,又感觉每个又都不适合。大脑一阵阵的空白,结合专业,简历投出了好几份。深深记得,在一个电子公司摊位前,一位中年模样的女士,在我递简历的时候,看着我问“小伙子,你成年没有,是不是童工”,我稚气的脸上瞬间失神,脸刷的一下红了。细想起来,虽然自己在学校学生会干过,还组织过社团,原来自己在外面的社会面前是如此的纯真和慌张。 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天,简历投出了好几份,都没有回应。回到宿舍拿着人才市场的招聘海报,又一个个仔细地翻看。在一个小角落里,看到有一个做家电配件的公司招聘销售跟单,鼓起勇气拨打了电话,简单了解之后,对方让我第二天过去面试。第二天去到配件公司,是一位肚子微胖的中年男士面试的我,对方很明确简洁地告诉我跟单是做哪些工作的,然后说以前都是财务兼着做跟单,现在独立出来,也没有人带我,问我愿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出来的时候,老师都是这么教我们的,面对现实,于是,我同意了。 2.摸索跟单 销售跟单,1500元一个月,试用2个月,转正1800元,就这样,开始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公司因为宿舍紧张,便临时把我分配到了和几个车间的员工一起住。谁知因为水土不服,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就连续感冒发烧,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口里塞一把药下去,咬着牙坚挺着去上班。 刚去的半个月,公司安排我去了车间熟悉产品,并且没事不让回办公室。于是,我手里拿着笔记本,在车间里一个个工序的转,从早上8点转到晚上9点半(跟车间上班时间,共11个小时),不懂的就问干部,有时候别人不怎么搭理我,就去问那些看起来老一点的员工。偶然的,在车间里认识了一位品管,中年男士,待人很客气友好,于是,后面经常碰到不懂的问题,就习惯性地跑去问他。半个月下来,笔记本里记满了车间的工序名称、管理人员的名字和电话、一些产品的轮廓图(怕忘记)、产品工序产能、产品的技术指标、基本检验要求等各种内容。在这期间,后面的裤袋里随时装着公司的通讯录,没事就拿出来背一下名字和职位,日常工作时,看见别人就主动打招呼,很快的,公司里所有管理人员都认识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个月的车间学习,对公司的产品算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车间实习结束后,正式回到办公室坐着上班,回想一下,如果当时有微信运动,估计在车间实习时每天都能走出2万多步。然而,回到办公室,新的问题出现了。销售跟单看似简单,但却有一套严谨连贯的跟单流程,自己啥也不懂也没有人教,原来的工作是财务兼着,也是一知半解。更为郁闷的是,回到办公室第一天,经理要我做一份上月的销售报表给他,我硬着头皮问了下财务,就把求和的销售数量和金额用表格发给了经理,结果被经理怒骂并嘲笑了一顿。细想来,就算大学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可哪里会什么数据分类、甚至统计分析。更不用说,因为家境很一般,大学时,我是宿舍里唯一一位没有买电脑的。虽然如此,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碰到不懂的电脑问题,就用本子记下来,等到舍友不玩游戏的时候,就上网搜索一下答案。自从被经理骂后,晚上办公室的同事都早早下班,自己就留下来加班,去网上找销售跟单方面的表单和报表,照着别人的样式来做。 因为增加了跟单,涉及很多下单、追货的事情以前是业务处理的,现在全部都转到我这边来了。于是,每天开始频繁地收发传真,看邮件,处理订单的下达。有一次,因为忙起来半天没有看邮件,一个大客户打电话投诉到了老板那里,我和经理都被老板叫去臭骂了一顿。其实,每天跟单做哪些工作,是有”routine”的,比如:定时查看邮件和传真,从样品开发到批量货款回收等都有一套严谨的跟踪、记录、反馈和处理过程,而这些,也是在工作中不停的摸索和总结,加上网上学习、同事请教、领导教育共同汇集而成。在办公室里,声音最大的是采购的同事,每天把供应商追个遍,急的时候还爆粗口骂上一通。而我,则每天被客户电话不停的追货,劈头盖脸地被臭骂经常上演。然后再找生产的同事反复催促、反复确认,追急了,就跑去车间看上好几回。由于好多客户都是实行JIT生产模式叫料,公司也处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发货频次很高,于是,厂里唯一一台摩托车分配给了我(那时没有车多,我也没有四轮车的驾照),当司机送不过来时,附近的工厂就被我包了。曾几何时,半夜熟睡中的我,一个电话打进来说客户停线了,我就开始到处找生产的同事安排人临时过来赶货,还要找品质、仓库的同事过来帮忙验收和发货,还要通知司机过来。(当然,这个问题折磨了近一个月,公司意识到产能不足后,开设了夜班,也就少了类似这种梦中惊醒的烦恼)。 过了1年后,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销售跟单又陆续新招了4个小姑娘,2个有些经验,2个大学刚毕业,而我,公司鉴于能吃苦肯学习的表现,升职为了销售内勤主管。由于自己之前把销售跟单整体的流程都捋清楚了,新来的同事基本上是照着操作就行。做主管后的第一件挑战,就是编写制度和流程,以前是不会做事,现在是会做事没有固化的制度和流程。而就在这个节点,公司各个部门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接下来,公司开始推行ISO9000标准化落地和ERP上线两件重大决策。可想而知,除了应付每天日常的工作,加班时间翻倍,唯一的一天周日休息也没有了,每天不停的学习、讨论各种体系文件和ERP知识,做调研、写流程,项目会开了无数个。半年之后,公司顺利拿到了ISO9000认证,不久,ERP系统也接着正式上线运行。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管理知识急剧增长,结合前1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摸索,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豁然间明白了许多,而且,基本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管理思路和体系。 3.转任PMC主管 入职公司的第3年,公司业务进一步扩大,业务量提升到了3年前的近5倍,月销售额达到千万人民币。公司整体的产供销链条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制造部计划主管连着换了好几茬都搞不定。这个时候,公司临时委任我代理计划主管一职,新招了一名内勤主管接替我原来的工作。以前虽然和计划主管打交道很多,但是,真要自己上的时候,一接手过来,还真是有点蒙蒙的,PMC主管的工作主要是安排和控制公司整体的生产计划和进度,对接销售需求,协调物控、车间等部门共同完成,PMC无疑是公司的“作战指挥中心”,其中的物控职能更是涉及公司的重要经营管理指标。好在自己对销售和市场的情况相对了解,对公司管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的日子,又是不停的学习和加班。这其中,遇到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领导和“导师”——公司制造部黄部长。黄部长是公司从一家上市公司那里挖过来的高管,而从我转任PMC主管开始,他就一直特别关照我,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让我用公司经营管理的思维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教我如何更好的协调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前的PMC主管,不是被销售骂,就是被车间骂,两头不讨好。而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沟通,销售和车间的同事对我都很信任和配合,工作越做越顺。经理不在的时候,也经常委托我代管整个制造部门。 4.设立分厂,跨级升任 入职公司第5年,随着公司业务的继续扩大,公司在广西设立的分厂急缺一名制造总监。令所有人,尤其是我,感到意外的是,公司把我调到广西分厂,跨级升任制造总监一职。在到分厂后召开的第一次制造系统全体管理人员会议上,我坐在主席台上,两旁靠前的清一色生产系的中年骨干,当中的大部分人,年龄都比我大,经验就更不用说。整个会议,我就强调了一个主题,向大家学习,与大家共同做强做大制造系统。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基本上是天天泡在生产线,边管理,边学习,好在干部里有一些人是东莞总厂调过来的,沟通起来更顺畅。不过,从广西本地启用的两名生产部经理却经常和我抬杠不配合,时不时地搞一些小动作。对此,我也没有太在意,尽量和谐相处。我挂点的两个车间,在半年之后,能效提升了60%,分厂总体的制造业绩也提升了近一半。对此,公司总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表扬,在公司表彰会上,我把很大一部分功劳,推给了两位生产经理。从总厂回来,我们3个在厂门口的小店好好地长谈了一番,两位生产经理也基本上认可了我的能力和态度。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3个也更加的齐心协力,我去分厂的第一年,制造业绩完成了翻倍增长。 在管理制造系统期间,广西分厂不停的向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学习。大到自动化改造、精益生产重塑,小到每天的晨会、员工的小组学习等,整个管理团队,精力往基层下沉,做了很多细节和基础的工作,在产能提升和现场管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5.外出培训,升任分厂总经理 在入职公司的第7年上半年,公司总厂决定让我休息3个月,派遣我去广州一所学校,参加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于这样难得的机会,我当然是欣然接受。虽然自己也是大学本科毕业,可是所学的知识,离真实的社会和企业需求还是相差很远的。大学所教授的,只是非常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而社会和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广州学习的3个月,再一次颠覆了自己对企业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对企业如何从体制层面和制度层面,通过有效的财务手段和管理手段进行设计、运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体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系统全面的企业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和知识。回想这7年来,自己的毛病和短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出身农村,好学肯干,给自己带来了后天性格上的坚韧和勤奋,但自己在公司经营、人事管理上却还有很大的经验不足和性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