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总找我,让我分析员工工作不积极的问题。在反复思考后,今天给出下面的答案。

员工工作不积极,我认为是这几种原因:

1、员工足以胜任的岗位,由于人手不足,工作强度太大,员工过劳,导致厌工情绪;

2、有上进心的员工,企业不善于发现此类员工,也少有提供给员工晋升空间和渠道;

3、员工的能力大于待遇;

4、员工的能力小于待遇,形成的误差性不积极假象(不一定是不积极,是能力跟不上,后期可能造成破罐破摔式的混日子,或者通过学习让能力追赶上待遇,也可能直接承受不住压力离职);

5、安于现状的员工。

第1种情况最简单,招人就可以了,不可能一千亩地都让一头牛耕完。

第2种情况,管理者需要学习,学习如何发掘人才,如何建立正确的晋升机制。

第3种情况,需要建立合理的计算薪酬机制,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独岗独算独酬。

第4种情况,提拔人才不等于“赶鸭子上架”,不给员工制造太多压力,比如一个很普通的普通员工强行让他当总经理,实在是为难人。如果他有潜力,要给他一个适应岗位和学习理论与经验的机会,学有所成再任职总经理也未尝不可。

第5种情况,我认为安于现状,要分两种:心态型安于现状和能力型安于现状。

心态型就是天生或者后天习惯造成的,就是没有上进心,即便一辈子老死在这个普通岗位上也没什么不满足,是天生躺平的咸鱼,要改变他们消耗成本过高,不适合“唯利是图”的企业。

能力型呢,由于后天的社会阅历和学习环境,形成人们各自不同的人脉、见识和学习心态。举个例子,一个人,他的成长上限,如果不出意外,一辈子就在中层管理了。在达到中层之前,他努力学习、进步,终于跻身中层管理。忽然发现,自己或许不再有上升空间了,即使换一家单位也最终是这个高度。他可能受身边负能量的影响,心态也变得安于现状;也可能继续努力,但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除了经验,好像也安于现状了。

但能力型的安于现状,他的心态是可以被改变的,因为他本身就是靠努力走到这一步,即使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一名工作积极有经验的中管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以上是简单的解决办法,那么整体上如何在精神层面激励员工呢?

1、寻找员工的激励点,也就是员工想要什么。有些人更重物质满足,有些人更重精神满足,这需要管理者好好思考。寻找的这个点既是动力也是压力,“马蝇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激励机制的建立,我认为要分大范围激励政策和个别人才细分激励政策。

2、引进积极优秀的员工激励其他不积极员工,通过激励政策的强力辅助,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羊群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只依靠激励不是长久之计,头羊也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为不积极者,反而导致预想目标适得其反。

3、衔接第2部分,这里要提到“鲶鱼效应”。合理的奖惩制度和定岗定责的追责制度,给员工以危机感,搭配1、2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激励措施。

4、企业从创建开始就做好整体规划,从根子上杜绝。而问题根深蒂固的老企业,可以另设项目组建新公司,陆续把业务转移到良性发展的新公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