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国平安成为市场的焦点,各种传闻甚至惊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后者向前者发出了监管工作函,问询到底怎么回事。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平安股价也跌破50元,这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是个心理关口。

除了澄清传闻之外,平安迅速祭起了一项紧急自救利器——股份回购。

截至9月2日,平安已经展开了五次股份回购,与之相随的是三次公司高管增持公司股份,合计耗资约27.5亿元。(平安的计划是动用50-100亿元来进行股份回购。)

与此对应,平安的股价从8月31日的低点开始反弹,似乎止住了跌势,截至9月3日上午收盘,其股价为51.87元。

这都是股份回购的功劳吗?

股份回购真地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股份回购。

这个从这面意思也容易理解,股份回购也就是公司把自己发行或流通在外的股份买回来,通俗说就是自己买自己的股份,或者说自己成了自己的股东。

或许有人会问,这是什么逻辑?

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和股东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主体,公司原则上是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回购),但有几个例外情形,比如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等。

当然,股份回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比如经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进行信息披露、通过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操作等。

像平安这种股份回购情形,纳入“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也说得过去,因而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

股份回购产生的结果是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减少,理论假设情况下(回购不影响公司收益),在外流通股份的每股收益率会提高,相应地,股价会上涨。

另外,股份回购可以传递给市场一个信心,相信自己股票的价值才买的,而公司高管的增持更是对这种信心的一种背书。

一般情况下,信心有了,股价不涨也难。

因而,我们也看到了平安股价这几天的反弹。

当然,我们很难去量化股份回购在其中的作用,但它在防止平安股价的进一步下跌并反弹,肯定是有很很大贡献的,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

那么,顺着这个逻辑,股份回购就是护股神器咯?

这个还真不能这么下结论,因为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例子——格力电器。

截至2021年8月31日,格力共开展了三期股份回购,共耗资240多亿元。然而,与期望相反的是,股价却跌、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