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场人来讲,每个人都需要保持逻辑性,因为思考问题需要符合逻辑,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公众讲话需要有符合逻辑,否则你说了半天,可别人还是不明白“你说的是啥”。

那么“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一句话来讲,逻辑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在为所欲为的冲动和机械呆板的正中央,顺利掌握前进所需要的指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思维。

为了更好地清楚“逻辑”这个概念,我们从其对立的概念来认识。也就是非逻辑的:直觉,独断,事实。

从理性角度来说,逻辑的对立面是“直觉”,但这种凭直觉下达的判断,往往缺乏独创性或革新性。因为感情和直觉在人的本性中深深扎根,所以,我们平时遵照感情和直觉而下达的判断,往往是会基于过去的价值观,习俗,个人偏爱等。比如,当业务骨干被为提拔为管理者时,很多人会认为,他肯定也能带好团队。但事实却证明,他是个出色的业务员,但不是好的管理者;或者他是个好人,却干不好事。

“独断”也是与逻辑概念相对立的其中之一。有时候,我们坚信自己的某个想法是正确的,并付诸行动。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要参加某项校外课程,因为是她听到某位专家或领导说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就不做思考的盲目做出决定。

而正确的思考方式是,对任何事情需要有“怀疑”精神,如“自己可能是错的”,或者“对方说的观点可能合理”,当你通过客观的态度来看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纠正因情感或直觉的不足之处。

从思维的角度,还有一个与“逻辑”相对立的是“事实”。有人会觉得是,逻辑和事实不都是正确思考所必需的两大要素吗?

逻辑,是推理时所用的思维框架;而事实,是具体的事例或一些偶然或碰巧的东西。

比如逻辑推理的三段论:

大前提:中国的首都是在长沙;

小前提:如果中国的首都是在长沙,那么中国的首都就在湖南;

结论:中国的首都是在湖南。

这个逻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仔细去看每个句子,就会发现,大前提所陈述的东西不是事实。

总结来讲,逻辑就是帮助我们在即兴讲话想好再说,不要太感情用事,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