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一篇关于博士补助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题目再拿来翻新一下,希望给各位对补助感兴趣的朋友及家长心里有底!
我要说三个问题:
第一、国内博士的补助一般是多少?这些补助对于博士的生活能支撑到什么程度?以我自己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国内具有博士培养的学校很多,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方,有着显著的差异,有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有的则在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有的还是一些研究院所,那么,不同学校之间的博士生补助差距大吗?都有哪些档位的补助?
第三、就着题主关于“如何看待博士研究生补助”这一话题,擦边聊一下,为什么博士研究生会如此看重补助?他们的经济现状如何?
 

 
1、国内在读博士的补助如何?
以我自己真实情况为例。我自己是西南的一所985高校博士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填一下补助情况。通常,学校给博士生的补助是有等级划分的,如下图:
 

 
从等级划分可以看出,最高为3200元/月,最低为2000元/月,而博士生获得哪一个等级的补助将完全由导师来决定,具体为根据博士的表现和成果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我们课题组为例,导师则将补助固定在B等级,一个月2700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补助里面已经包含了导师的劳务部分,也就是说通常每个月就是这样的一个死工资,不会再有额外的补助了。
我想,这个补助情况应该是绝大多数在校博士生每个月能拿到的平均水平了。从我自身来看,这个2700元/月的补助基本上是捉襟见肘的,根本不会存下来什么钱,平时也只敢按正常标准吃饭,买衣服需要各种计算斟酌,毕竟平常会有一些聚餐、随礼等等的额外花销。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要是是男生的话可能情况还好一些;如果是女博士,感觉根本不够花。
 

 
3、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吗?
根据学校的性质或者自己学校的规定,博士生的补助是有一定差异的。
举例说明一下(来自朋友的闲聊):
(1)一些非985、211建设高校。这些学校的博士生补助往往会比较高,通常能达到8000元左右,主要是学校博士资源的短缺和对博士培养的重视,另外也是希望通过补助力度来吸引一些博士报考。而这些补助的构成通常包括:国家补助、学校补助、导师补助、学院补助,4部分。
(2)一些科研院所类机构。比如中国科学研究院,这类科研机构的博士可以说是非常“富裕”的,基本能拿到8000~10000元/月,主要因为这些机构有大量的课题在做,而博士必然是其中的主力军,在科研经费里会提前设置大量的劳务费来支持博士生培养。所以,这类博士生的补助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项目的经费。
(3)地方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博士生的补助也与所读高校所在的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关,据了解,在江浙一带的高校博士生有的可以拿到6000元/月的补助。这些补助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政府对学校的支持。
因此,博士生的补助是存在差距的,其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3、为什么博士生这么关注补助呢?
最后,我还想聊一下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补助,也想通过这个问题说一说补助对于在读博士补助的重要性。
这个看起来是个垃圾问题。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哪个博士不会关注自己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这是与温饱问题直接挂钩的。这么说也没毛病,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博士的补助水平究竟怎么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大家的生活中会有哪些开销导致有的博士生会因为补助而放弃读博。
“博士生不就是一个学生吗?除了吃饭花不了多少钱的。”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他完全不了解博士的生活,不了解博士。
 

 
博士可以说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学生了,更像是半个从事工作的社会人(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真的能全部时间搞自己研究的博士,但是很少)。第一、博士生其实很注重交际的,首先从年龄来看平均26岁左右,很多同学也是参加了工作,难免会有一些应酬和相关开销;第二、博士更加注重成熟体面,博士已经要独自承担科研项目,外出参会、调研,组织会议等等,对自己的着装打扮也分外重视,会增加不少生活方面的开销;第三、博士耍朋友很正常,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博士生都非常着急有男女朋友,谁都不想被“剩下”,有了朋友那么约会开销等自然需要开销;第四、博士的社会礼尚往来,毕竟同学和朋友年龄到了,而读博士的毕竟也是少数,份子钱就是博士最头疼的问题;第五、有的博士在读博期间已经成家,博士生结婚的非常普遍,成家之后家庭开销会非常大。等等。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博士生这么关注补助了,博士生除了要搞研究、做课题之外,经济问题经常会成为让他们发愁的大问题。
 

 
 

写在最后:
(1)博士不易,从经济上的补助来看基本属于“弱势群体”。
(2)博士生补助整体来看偏低,要想科研出成果,还是得先保证肚皮问题,这也是国家需要关注博士生的一个大问题。
(3)博士生差距很定会有,但是能拿到高补助的博士毕竟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