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争议,侯宝林与同辈的马志明关系如何云云,大多都是吸引眼球的编造之语,加入了过多的主观臆想和猜忌也就影响到了事情本来的真面目。
至于相声演员不和睦这样的事情,有六七成是观众炒起来的,演员也乐见其成,能炒作就说明有热度,有热度就是有流量,有流量就是有收益。相声界的矛盾再大,无非就是捋叶子,充其量算是行业禁忌。
剩下的或是当场骂街了,或是行内人爆出来了(这也不咋地道)。如同本文中要探讨的话题一般,属于没什么矛盾硬炒出来的。
 

 
如果要说相声界的恩怨情仇,逃不出常家、马家、侯家三家的关系网络,首先摆出结论:侯宝林和马志明没矛盾,马志明对侯宝林很尊敬。
常家是最早兴盛的家族,走的是黑白通吃的路子,相声早年间的走向大都和常家离不开关系,下图是1953年的合影,坐在第一排中间的就是常连安和张寿臣,这在当时的相声界可是灵魂人物。
老常家人脉极广,但凡是与相声有点关系的人物,大都与常家离不开关系,要不就是师徒,要不就是亲戚,和常家没关系都不好意思说是这个行业中的人。
 

 
常家曾经一手缔造出了中国的相声神话——启明茶社,像是马三立、刘宝瑞等都是启明茶社的打工人,该茶社的成名自然也与常家善于经营人脉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再多插一嘴,相声界有一种说法叫做“北有启明,南有晨光”,说的是山东济南的晨光茶社与其齐名,说到底,这是孙少林这一枝自夸的说法。
一个刘宝瑞就和晨光茶社打个平手,其和启明茶社的距离,不说差个十万八千里也差不了多少。如同一个德云社,一个青曲社,都有名气,可实力有大小。
 

 
侯家走的是偏于主流化的路线,当然不能否定侯宝林个人的前期积累,以及自身的审美品位,从他开始主导相声改进小组开始,就决定了在这条路上会有很宽阔的发展前途。
没有侯宝林前些年的努力,也就不会有现今的文艺轻骑兵。直到现在,相声行业的话事人依旧是侯门的传承者,相声行业的扛旗者,公认的也都是侯家的人。
侯宝林没有家世,能够自己打拼出一方天地,本就是令人尊敬的事情,这点和常家、马家凸显不同。
 

 
马家走的是不同于其他两家的另类存在,既不过多掺和相声界的恩怨纠葛,也不去拉帮结派搞山头,而是安安静静地提高自己的相声能力。
这里说的马家特色在马三立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印证,特别是在父亲马德禄、哥哥马桂元接连去世之后,马三立就开启了闭关修炼的路程,最终达到了无人不宗马的高峰。
马家和常家的关系也就在师承上面体现了,常宝华和常宝丰都是马三立的徒弟;马家和侯家的关系是侯宝林带来马志明的事情,这对相声演员的帮助无异于重生。
 

 
所以无论是马三立还是马志明,对侯宝林都给予充分的尊重,特别是马志明,经常提起侯大师对自己的帮助,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生活之中的。
结论就是:侯宝林和马志明没矛盾,侯家和马家的矛盾与大师的儿子有关。过多的不提,至于为什么传出少马爷和侯大师不和睦,和少马的品格相关。
马三立不争不抢,少马爷就不同,算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从传闻中和李伯祥的矛盾就能看出:马三立面对李的行为,当面并没说什么;马志明如法炮制,李伯祥差点打起来。
 

 
说少马爷直爽也好,没情商也罢,有些事做得确实不厚道。前后几任搭档都没什么善始善终,最后不得已找个票友一嘴一嘴地喂出来,到现在也没个名分。
再说,在少马爷的理念里面,对大部分同行的评价都不高,张嘴就刨人这事也不稀罕,就算两人一起同台,也不能证明两人关系多好,还记得和杨少华同台那次吧,少马爷的态度观众也看得明白。
相声界和少马爷关系好的,甚至可以说一个巴掌就数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