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我曾两次去过西宁。第一次距今20年了。现在回忆起来印象全无。甚致怀疑自己真的去过。但是青海湖旁黄色遍野的花朵,塔尔寺的古朴恢弘,土族村寨的乡土民风却记忆犹新。第二次也是10多年前了。但因当时主要是公事,没有到处观览。印象中只有看到的一部分,可谓管中窥豹,不能说很全面。仅就自己所见来说。原以为西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到西宁后才感觉这座历史名城正在经历发展建设中的新崛起。有传统的民风和地方特色,古朴的民宅、建筑还彰显着西北古城的风韵。但更象一个向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城市。许多建筑都是新的。街道宽阔,整洁干净。两侧植树,虽不很繁密却有生气。街两旁是商店,顾客不很多,没有内地城市那样的拥挤。整个市面显得清静而安详。远离了内地一些城市的那种浮躁、喧嚣和奢华。街上行人不多,穿着朴素。一些女士都戴着头巾。即使是女孩子有些也是如此。但是迎面走来,你会发现一些姑娘面颊上那特有的高原红。这是内地姑娘没有的。脑际不由响起西北花儿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真是一个平和而安宁的地方。

     我们当时住在市内。住地附近街道干净,路人不很多。清晨起来稍有些冷。有些风,但不大。路边的商店也不少,窗明几净。里面大多都卖当地盛产的枸杞,走在街头看不到推车、摆摊卖早点或售物的。清寂而整洁,没有内地有些城市的那种脏乱和噪杂。显得一切都井然有序。只发现广场边上有零散摆地摊卖东西的。那地摊实在说不上是摊。地上铺块布或铺张报纸,上面摆些零七八碎的不起眼的东西。人们过来过去,没人注目。我们刚到,早上没事,就过去看看有没有可捎带的东西。也实在没看上眼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卖鞋的。奇怪的是卖的都是旧皮鞋。蹲在地上的小贩面前,整整齐齐地摆着几双穿过的旧皮鞋。每双鞋都打了鞋油,擦得光亮。令人惊奇。那年代我去过不少地方,还真没见过卖旧皮鞋的。当时人们穿皮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那宽大的场地上我见有两三个人蹲在那等人上前。鞋也不是很多。

      但始终没见有人过来看一眼。总之,觉得这里是个很让人心静怡然的地方。其次是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刚来时,就有人嘱咐说出门在外要小心,防小偷。因为我们都是集体活动,很少上街,再说这宽敞的大街上人都不多,哪来的小偷?偏偏那天晚饭后没事,我和同屋的同伴到附近去走走。当时也是天刚黑的时候。两人围着驻地转了一圈,在快到住地时,见附近街道边上有一片民房。一个院一个院的紧挨着。每个院都不大。院门直对着街道。远远发现有个院门开着,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楚。门口摆放着一堆鞋子。一双双,大小不一。我当时很奇怪。这门口摆这么多鞋子干嘛呢?同行的告诉我说这是一些教徒正在里面进行宗教活动,他们都很虔诚,不能穿鞋进去。正说着见朦胧的夜色中一个黑影在门口一闪,马上就跑了。

      我们还没明白所以,就见从院里跌跌撞撞地追出一个胖乎乎的老头儿。他赤着脚,光着头气喘吁吁,颤巍巍地指着前方边追边喊:“鞋子!鞋子!我的鞋子!”原来刚才那一闪的黑影拿走了老人的鞋子。可是街上连个行人都没有。那人早就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哪还有个踪影。后来,我猛然想到清晨在广场摆地摊卖旧皮鞋的。莫非他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当然这只是瞎猜而已。这是给我印像最深的一件事。其实小偷小摸哪个城市都可能有,只是偷旧鞋的小偷。真有点少见。现在城市流动人口很多。那小偷未必就是当地人。甚致那卖鞋的也未必是。这也影响不了西宁的美好形像。

今日西宁与那时比肯定有了很大变化。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祝西宁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