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鸟筑巢是好事情,一般来说鸟儿的对家的要求是很高的。环境优雅、安全有保障的地方才会得到它们的垂青。
不过能连续多年被小鸟选做家的地点还是不多见的,那么这种执着的小鸟叫什么名字呢?
乌鸫(学名:Turdus merula)又叫反舌、百舌鸟,属于鸟纲、今鸟亚纲、雀形目、鸣禽亚目、鸫科、鸫属。乍看上去,这种鸟有点像乌鸦、又有点像八哥。
 

 
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双黄眼圈,在纯黑的身体上分外夺目,再配上黄色的小嘴和油亮的羽毛,显得干练又俏皮。
乌鸫是一种鸣禽,叫声非常好听,是“吉、吉、吉”的声音,还能模仿很多其它鸟类的叫声,百舌鸟的称呼也是这么来的。它是一种益鸟,平常主要以各种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冬天也吃种子和浆果。
在《礼记·月令》中,对乌鸫就有记载“﹝仲夏之月﹞反舌无声” 汉 郑玄 注:“反舌,百舌鸟。”
在鸫科的鸟类中,属它最为常见。它的个头不大,体重不到150克,体长不到30厘米,其中尾巴的长度就有10多厘米。比乌鸦的个头要小一些。
 

 
在野生环境中,乌鸫主要栖息在森林和丘陵地带,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乌鸫进入了人类的生活。
虽然数量不如乌鸦和喜鹊,乌鸫在城市中也不算罕见,它们已经很适应城市的环境,公园和垃圾站也成了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长江以南地区,乌鸫属于留鸟,北方地区的乌鸫在冬季会飞到南方过冬,在春季会飞回北方繁殖育雏。
乌鸫不但能歌而且善舞,每年的4月是它们爱的季节,雄鸟会绕着雌鸟转圈圈,然后进行空中飞行表演,期间当然会伴着悦耳的鸣叫。取得雌鸟的欢心之后,两鸟共度春宵,然后诞下爱的结晶。
 

 
乌鸫一年会产卵两次,每窝4~5枚卵。卵是浅灰绿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纹,大小和鹌鹑蛋差不多。
 

 
孵化期在两周左右,雏鸟破壳后再经过两周的喂养,就可以离巢尝试飞翔了。
 

 
乌鸫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很常见,在古罗马的食谱中,乌鸫是和睡鼠并列的珍馐美味。
 

 
不过在中国,我们是把乌鸫作为吉祥的象征来欣赏的,众多诗人也都留下过关于它们的诗歌。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听百舌鸟》
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比较意外的是,乌鸫并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其实就数量来说,乌鸫肯定是比麻雀要少的。不过连麻雀都是三有动物,乌鸫为什么不是呢?
 

 
由于悦耳的鸣声,乌鸫一直是人们饲养的热门鸟类,不过这种鸟应激性反应比较剧烈,所以在驯化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概率受伤或者死亡。
小结:还是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吧,毕竟心情好的鸟儿,叫声才会更好听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