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总是在科幻片中看到密集而高耸的摩天大楼?是否感叹于人类身体与机械的完美结合?又是否对人工智能技术下诞生的机器人已经和人类完美共存而印象深刻?
是的,这些都是部分”赛博朋克“文化的视觉体现,在很多科幻电影里都可以看到,仿佛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已经越来越近,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在今天有很多实际的应用,人脸识别、人机对弈,还有已经到来的5G技术,当然这些还没有发展到电影里面的程度。
除了这些,“赛博朋克”视觉体现里还有一个更明显的的特点是高科技与“低生活”的对比,鲜明的反差是“赛博朋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1.什么是“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是一个音译词,它的英文全称是Cyberpunk,是Cyber和punk两个词的合成。
Cyber(cybernetics),是控制论的意思,一个学术性很强的词汇,是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1948年在著名的《控制论:动物与机器的控制与交流》一书提出的概念,要表达的意思是在人类的身体中和机器中信息的传递是一样的。
 

诺伯特·维纳
punk,即朋克,是一种摇滚乐,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最原始的摇滚乐,不过经过演变,朋克已经逐渐脱离了摇滚乐的范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风格。
脱离摇滚乐的朋克音乐在上个世纪二战时期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追求自由与反叛主流的精神文化。
 

朋克乐队
后来,在NASA的两位科学家的大胆设想下,提出将“控制论”和“有机体”进行结合,设想通过机械或医学手段增强人类的身体机能,并将通过这种方法增强了身体机能的人类命名为“赛博格”,在后来很多的科幻作品中出现的“义体人”,就是这种设想的体现。这种设想与研究也为“赛博朋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赛博朋克”文化
在科幻作品刚刚兴起的一段时期,大多数的题材都是来源于外太空、外星人等内容,使得对于科幻的想象非常局限,随着时间推移,来自英国的科幻作家们对这种千篇一律的美式科幻感到厌倦。
新的科幻作家们认为科幻不应该只专注于向外部世界的探索,而忽略了人类本身,同时也应该在科幻的文化上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新浪潮运动”开始了。
新浪潮运动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对于科幻作品,一反美式科幻中的乐观主义精神,融入进欧洲文化中悲观的色彩。赛博朋克就是起源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中。
菲里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掀起赛博朋克的高潮,根据其改编拍摄的电影《银翼杀手》,同样在科幻电影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电影《银翼杀手2049》
“我们可以和机器人谈恋爱,和仿生人依靠试管技术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通过基因改造,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高个子和漂亮的脸;你可以克服拖延症、懒惰和疲劳,只需往身体里注射某种兴奋剂;地铁不再拥堵,地球的房子不再贵得离谱;你还可以用冰冻技术让心爱的人永远活下去。”
就像这里面所描述的,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将这些都变为现实。
3.“赛博朋克”与现实中的我们
赛博朋克中的“悲观”色彩其实也正逐渐的蔓延到我们的真实世界,这种悲观色彩的形成,也是由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实中与科幻作品中的巨大反差所导致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同时也让人类对于科技如此迅速发展的产生了担忧,从起初的乐观,逐渐转变成忧虑甚至恐惧。
在未来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义体人”可能存在于地球上,高科技改变了世界,各种各样的智能科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
高科技使得整个世界笼罩在巨大的信息网络中,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财富流向巨头企业或者个体,贫富差距加大。
科技发展同时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沙尘暴、洪水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贫民窟与摩天大楼同时存在于城市中。在赛博朋克中,掌握高科技的人类与普通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同时也在不断的产生新的矛盾。
 

 
在中国的香港九龙,可以看到现实版的“赛博朋克”。
 

香港与赛博朋克
现实世界的“低生活”与高科技,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矛盾的存在着。高科技的发展本本是为了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快速的发展确实产生了种种新的问题,值得我们以及未来的人们去思考。
其实,思考一下我们如今的世界,其实有的时候正是在朝着这种方向发展,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赛博朋克”的影子。科幻作品中的想象,也是源于现实生活,“赛博朋克”已然距离人类越来越近。
未来已经来到,但是仍然有理由相信,科技发展的进步会以新的更合适的方式造福人类世界,不同领域的文化也会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