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前不久刚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的岗位上退到二线,算不得什么大领导,但是他当年被提干的经历,绝对可以让很多朋友受到一些启发。
舅舅出生于60年代,毕业于某中专学校,当初虽然机缘巧合进入了体制,但学历不算拔尖,家中也没有关系,看起来平平无奇。
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一来就得到重用,正式入职之后,舅舅被分配到了县里最偏远的一个乡镇,担任最普通的办事人员。
那个年代的乡镇远远无法和现在相比,而且舅舅去的是偏远乡镇,条件更是艰苦到了极点,县里的人常常笑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
 

 
但是舅舅没有任何抱怨,摆正心态后迅速进入了角色,不但很好地完成了镇上分派的本职工作,还抽出空闲时间,很快就把全镇所有的村子走了个遍。
可以说,舅舅绝对是满腔热忱地投入了工作,也做好了辛勤奋斗的准备,但是当时受眼界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基层工作较为简单,加上舅舅人微言轻,所以做的准备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我相信,那个年代的体制内,应该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有的人也许会渐渐磨灭热情,锋芒渐渐消退,有的人也许会渐渐趋于懒惰,能力渐渐平庸。
但是舅舅始终没有安于现状,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成家,所以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上,我曾看过他当年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载了他对于工作的思考,对于发展的思索……
 

 
有准备的人不一定会遇到机会,但是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没准备的人绝对无法顺利把握。
舅舅所在的乡镇多年面临发展困境,渐渐拖了县里发展的后腿,在某年人事调整之后,县上新来的县长决心改变这个乡镇的现状。
很快,这位县长就来到了乡镇进行调研,但是整个乡镇班子都让他感到了失望,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合适的办法,县里想要帮手都找不到出发点。
面对这种情况,县长当时发了很大脾气,干脆将整个乡镇的工作人员都通知了过来,现场集思广益,会商发展策略。
 

 
然而这个乡镇已经慢了多年,一下子又怎么快得起来,哪怕当时在座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却都张口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难堪,乡镇班子觉得脸面无光,其他人也都脸红耳赤,眼看着县长还要再次发火,这时舅舅站了出来,开始报告他的一些想法。
舅舅当时仍然是普通办事人员,没有领导岗位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将想法付诸实践的经验,可以说很多想法都停留在设想之中,有明显的错误,也明显的稚嫩。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舅舅确实是做了认真的思考,而且是基于实际进行了规划,想法中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
 

 
不用多说,舅舅绝对是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平台上,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态度和能力。
这次调研结束之后,县上很快对乡镇进行了一轮人事调整,舅舅所在的乡镇动静最大,班子成员换了七七八八,而舅舅也被破格提拔成了副镇长。
当时舅舅绝对是县上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之一,甚至还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要知道和他同一批参加工作的人里面,哪怕有些人留在了县委和政府,都还没有解决副科级待遇。
不过舅舅也没有辜负这样的机遇,在被提拔为副镇长后,他有了更好的工作平台和更大的工作职能,将以前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后来,舅舅历任乡镇镇长、书记,又交换到其它乡镇,都做出了很多实绩,然后回到县里,几次调动之后,提拔成了副处级领导,退居二线时解决了正处级待遇。
舅舅常说,他自认有不错的工作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机遇,他也不可能将工作能力尽情发挥,而他的一切机遇,就要从当初第一次的提拔说起。
虽然当初他清楚的知道,县长的调研是个机会,但绝对没有想到会有如此效果,这是一次领导对他的主动提拔,当他被真正提拔后的好几天里,他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我也对此深表赞成,而纵观舅舅的整个工作历程,以及结合我工作中的很多经历,对于如何让领导主动提拔,我也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随时随地做好准备。这是我舅舅当年被提拔的最大关键,如果不是他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认认真真地做了很多思考,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绝对会和其他人一样错过,根本不会踏上提干的起跑线。
2.切切实实提升能力。前面也说过,舅舅当初做的规划,其实也有很多不切实际和稚嫩的地方,但是他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也让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而这也是让他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
3.稳稳当当把握机会。做好准备,并不意味着能真正把握机会,有很多必要的细节需要注意,舅舅曾说,那天如果他太早发言的话,可能会显得冒进贪功,有可能会影响领导对他的印象分,但这只是一种推测和感觉,不同人有不同的结论。
 

 
其实无论体制、企业还是其他单位,想要让领导主动提拔,还有很多窍门和捷径可走,但是我始终认为,做到以上三点便已足够,这是最踏实的前进道路,虽然不一定可以让人走得更远,但绝对可以让人走得更稳。
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准确,也欢迎朋友们在此批评补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