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哪些名将死于刺客之手?

优质回答:

我们普通人啊,一辈子就图个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能没病没灾的度过一生,寿终正寝这就算完美了。

可对于一员猛将来说,这样的一生太过庸碌,缺少血性和激情,对他们来说不能在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乃是一大遗憾,他们追求的完美结局可能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

对他们来说不好的结局是什么,莫过于卧病在床或者被人排挤陷害。

韩信运用杰出的军事才能打败楚军,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结果是什么?不明不白的被赐死,这样背负骂名的窝囊死法还不如战死沙场来得痛快。

古代史上像韩信一样死于阴谋诡计的将军很多,东汉末年就有不少。小霸王孙策和张飞是其中的代表。

小霸王孙策轻而无备,死于刺客之手 小霸王孙策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儿子,孙坚某次奉袁术之令征讨刘表,起初大败刘表,势如破竹,但后来孙坚贪功冒进,孤身深入险境,因而被黄祖部下乱箭射死。

孙坚一死,他的部下群龙无首,便在其侄子的带领下投靠了袁术。

孙坚之子孙策素有大志,不甘居于袁术这个小人之下,他假意帮袁术效力,等羽翼渐丰之后便带着父亲的旧部脱离袁术,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孙策血气方刚且少年得志,做事难免不留情面,不计后果,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有一个叫许贡的人,他认为曹操是大汉丞相,大汉正统,而孙策小儿以后必成曹丞相的大患,于是他写信建议曹操用计除掉孙策,以绝后患,但是这封信却被孙策的人截获,孙策大怒,他认为许贡不识时务,当即将其斩杀。

许贡死后他的几个门客一直谋划复仇之事,如果孙策像曹操那样小心谨慎的话刺客是没机会的,可孙策和他父亲有相同的缺点,太自负,总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因此常常独来独往,不带侍卫。

这几个门客便抓住孙策单独出行机会偷袭了他,后来刺客虽然被打退,但孙策也受了重伤,没有多久就不治身亡,如果孙策不早死,他和曹操之间必有一场

万人敌张飞命丧鼠辈之手,出师未捷身先死张飞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猛将,他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一生征战沙场,建功无数,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
典故

比如当阳桥边吓退曹兵,义释严颜,巴西郡大败曹魏名将张郃。

尽管立功无数,但张飞仍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将军,他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话的意思就是指张飞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但瞧不起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和士兵,他只要生气了就殴打士兵泄愤。

刘备多次规劝张飞要善待士卒,张飞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最后张飞为这个缺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在出兵攻打东吴前死于范强、张达之手,可怜张飞一世英名,英勇无畏,连敌军都奈何不得他,竟然命丧小人之手,实在可悲可叹。

小心使得万年船,纵然我们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稍微低调点好,不是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吗。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时期死在刺的手中四位将军,小编给大家盘点盘点!

第一个:小霸王孙策

小霸王孙策骁勇善战,在其父亲死后,南征北战后统一了江东,然而在统一的过程中,孙策也与他人结下了很深的仇恨。

比如说许贡,许贡就是孙策的仇人,因为孙策在统一江东的过程中触犯了许贡的利益,当时许贡是吴郡的太守,吴郡被孙策占据后,许贡一直想找机会将吴郡夺回来,于是上表朝廷,说“孙策骁勇善战,但是不能让其做大,做大之后会养虎为患。

所以应该把他调到京城去”,如果当时朝廷采纳了许贡的建议,一方面孙策进京凶多吉少,另一个方面刚刚统一的江东也可能再度分裂,而许贡正好可以从中谋利。

后来许贡的上表被孙策截获,孙策当面质问许贡,但许贡坚决不承认,于是孙策一怒之下杀了许贡。许贡虽然死了,但许贡的势力还在,于是许贡手下的门客就想为许贡报仇,后来他们找到了机会。

一次,孙策出外打猎,一个人骑马在前,行进途中遇到了三个人,孙策问道:“你们是什么人?”,那三人中一人答到:“我们是韩当的部下,在这里射鹿”,孙策于是说:“韩当的部下我都认识,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们”,于是朝他们其中一个射箭,那人随即中箭倒下,另外两人见情况危急,于是向孙策射箭,结果射中了孙策的面部,孙策因此受伤坠马,后来孙策的部下急时赶到,杀死了这两个人。

孙策由此受伤,医生让其静养,不要生气,心情愉悦,三个月就能好,但是孙策常常对着镜子照自己,并说:“脸都这样了,还怎么建功立业”,结果盛怒之下,伤口崩裂,不久就去世了,一代名将,从此陨落。

第二:猛将军张飞

张飞有多勇猛就不用多说了,当年当阳桥上一声怒喝,吓退数万曹军,在战场上更是冲锋陷阵,勇猛无敌。但天有不测风云,关羽死后,刘备想为关羽报仇,于是兴兵伐吴,张飞也准备从阆中率领一万兵马前来相助,结果大军还未出发,张飞就身死人手了。

原因是他总是打骂士卒,因此遭来部下的忌恨,结果部下张达与范疆趁其睡觉,用刀取下了张飞的人头,并将张飞的人头送往了东吴,一代名将没有死在征战的路上,没有死在烽火连绵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刺客之手,确实令人心寒,猛将军张飞死的有点憋屈,似乎让人难以接受。

第三:猛将刘宠

刘宠是汉明帝刘庄玄孙,东汉宗室,也是东汉末年时的陈王。论身份地位,刘宠可是真正的汉室宗亲,比刘备还高多了。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很多地方的郡县官兵都弃城逃走。刘宠却征召境内兵士,守卫陈国。

刘宠有勇,陈国人惧怕他。当时天下饥荒,陈国仍很富有,引来周边郡县百姓前来投靠,陈国骆俊接济百姓,使他们得以保全性命,陈国也因此拥有的部众达到十余万人。

公元190年,张邈矫诏,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刘宠自称辅汉大将军,率兵屯兵陈国阳夏,伺机攻打董卓(《后汉书》: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公元197年,袁术曾经向陈国求取粮草,但遭到陈国国相骆俊的拒绝,袁术大为生气,派刺客张闿杀死骆俊和刘宠。可惜刘宠本是沙场猛将,却死于刺客之手。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陈王宠有勇,善弩射”。由此可见,刘宠本人武艺高强,尤其是箭术高超。

第四:儒将费祎

费祎是蜀汉时期的名臣,也是蜀汉四相之一,他能力出众,有治国安邦之才,早年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出使东吴每次都能完美的完成任务,并让人觉得他身上有一股不屈服的力量,孙权为他的才能惊讶,对其礼遇有加。

北伐时他当过中护军,后又转为司马,一直手握重权,诸葛亮死后,一开始他出任军师,后来出任尚书令,最后官拜大将军,为人真诚廉洁,是蜀汉臣子中较为优秀的一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郭修也参加了,结果当费祎喝醉之时,郭修趁其不备,手持刀刃将其杀害,蜀汉军士见大将军遇刺身亡,一怒之下杀死了郭修,但费祎也永远离开了人世,费祎是一位儒将,没能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晚会上,确实有些悲凉。

参考文献:《三国志》、《江表传》、《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书!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之时,名将辈出。对于戎马一生的将军来说,能死在床上,也许就是一种幸福。有很多将领,都倒在了战场上;而也有一些人,死于敌人的暗招之下。而死于刺客之手的将领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小说中的“蛮王轲比能”,正史里的鲜卑大人。

鲜卑这个民族,说起来真的是和汉人渊源不浅。在东汉末年,匈奴势力已经势微的时候,鲜卑人在辽东方向开始崛起了。汉末魏初,鲜卑部族还涌现出一位杰出的部落领袖——轲比能。

对于曹魏而言,轲比能绝对是个比蜀汉和孙吴更难对付的对手。自从袁绍占据河北开始,轲比能就在不断地吸收中原逃跑到河北的汉人,努力提高自身生产力和文化水平。史书上说他“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俨然一副华夏诸侯的派头了。

曹操在世的时候,就曾派曹彰收拾过他;随着曹操、曹丕的相继去世,轲比能又在草原上重整旗鼓,甚至与蜀汉结盟准备夹击曹魏(与《三国演义》中“安居平五路”的剧情恰好相反)。

等到曹叡继位的时候,轲比能已经成为了草原上一股令人极其不安的因素,《三国志》里说他“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馀部大人皆敬惮之”,已经是把蒙古草原上的鲜卑诸部落都收服其中,随时可以与魏国一战了。

公元228年,轲比能的女婿杀害了曹魏派来的使者;不久,轲比能亲率三万大军来犯曹魏边境,与曹魏边将签订城下之盟乃去;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那一年,已经将鲜卑统一了的轲比能进犯曹魏并州,击杀魏国将军苏尚、董弼;

次年,曹魏终于出手,派去刺客韩龙深入到鲜卑内部刺杀了轲比能,鲜卑再次陷入群龙无首状态。

逼得中华正朔王朝做出此等行径,轲比能堪称一代人杰。倘若他不死,五胡乱华是否会提前到来,可能都要打一个问号;鲜卑人入主中原的时间,恐怕也要提前一个世纪。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