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优质回答:

如果曹魏封五虎将,那就必须要和蜀汉一样,首先要考虑上阵厮杀的武艺,要不然就没意思了。刘备派个“虎”上阵搦战,你曹操也派出个“虎”去迎敌,“战不三合”,被人家秒杀了,先不说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难道还能再选拔个“虎”来填补五虎的空缺?今天这个被敌将斩于马下,明天那个又被敌人走马活擒了,多丢人?

所以,必须首先考虑上阵单挑的战斗力。那么,曹魏阵营中武艺能够排在前五的有哪些猛将呢?咱们检点一下:

一、典韦

这应该没有什么怀疑。在曹操的心目中,典韦不但武艺最为高强,也是最忠诚的护卫。有典韦在,曹操无论遭遇到怎样的险境,典韦都能够保护着他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只要典韦在,曹操不可能将第一虎将的座位交给别人。

典韦的武力值毋庸置疑是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濮阳城外,飞戟连杀十数人,独战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员敌将,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濮阳城陷入重围,典韦两入重围,保护曹操突出城外,路遇高顺、侯成拦路,典韦一阵大杀,打得“高顺、侯成倒走出城”。

但典韦有个巨大的弱点,虽为曹魏阵营第一猛将,他的斩杀率太低,只在首羊山之战中斩杀过黄巾军首领麾下的一名副帅,还没有名字。

二、许禇

许禇也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典韦在宛城战死之后,许禇就成为曹魏阵营中的第一猛将。葛陂之战,许禇与典韦较量,“从辰至午”,两百余合旗鼓相当,再战至黄昏,也难分高下,这说明许禇的武力值并不在典韦之下。而许禇的战绩比典韦要强,斩杀率要高得多。

典韦能逐虎过涧,独臂擎旗,而许禇也能力拽两牛而回的超群膂力;典韦曾独战吕布麾下四健将,许禇也曾独斗泰山四寇;典韦善使飞戟,百发百中,而许禇则有一手神技――飞蝗石,“飞石击之,无不中者”。

但奇怪的是,许禇从来没有在战场上使用过飞蝗石,否则的话,以其高强的武艺,再加上这项独门绝技,简直就相当于《水浒传》中大刀关胜与没羽箭张清的合体,天下无敌!

三、徐晃

徐晃的武艺算不上超级猛将,他是个标界式的人物。武艺超过了徐晃的,就能列入超级猛将,与其武力值相当的则属于强一流,武艺略低于徐晃的则是一流猛将。

徐晃在杨奉麾下时,曾经奉命阻截曹操。两军阵前,曹操命许禇出战,徐晃挥大斧迎敌,“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但随后曹操派人收服,说“不忍以健将决死战”,徐晃也默认,说明他的武艺在许禇之下。

四、庞德

为什么要将庞德排在徐晃之后呢?庞德也曾与许禇激战五十回合。咱们可以比较一下两次战斗有何不同。

徐晃与许禇交战是实打实地硬磕,曹操见到徐晃能撑住许禇五十回合起了收服之心。而庞德与许禇交战之前,曹操已经有收服之心,特意交待勿伤庞德,许禇是在放水的状态下与庞德战了五十回合。以此对比,徐晃应略胜一筹。

庞德最辉煌的战绩是在襄樊之战中百合战平关羽,但要考虑到关羽那时已年近六旬,又是大军主帅,地位远高于庞德,身负独当一面的重任,不愿以死相拼,而庞德则是抬棺而来,悍不畏死,双方战斗心态完全不同。

五、曹彰、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魏阵营中的老将,很早就随曹操东征西杀,立下汗马功劳,那时候曹操手下没几个能打的猛将,主要靠夏侯惇冲锋在前。

夏侯惇非常悍猛,颇具“亮剑精神”,无论敌方是天下第一的吕布,还是威震华夏的关羽,或者勇冠三军的赵子龙,夏侯惇是毫不畏惧,明知敌方强大,也要挺枪跃马,直取敌将。正是这种无畏的勇气激励着曹军将士们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都永不言败。

曹彰是三国时期最优秀的年轻一代,其武力值胜过蜀汉的将二代关平和东吴的将二代凌统。斜谷界口一战,“战不三合”,将刘封打得大败而逃,“战不数合”斩杀马超副将吴兰,他的武力表现似乎还在徐晃之上。曹魏五虎将应该给这个优秀的年轻人留一席之位。

要说是超级猛将,蜀汉最多,有关张赵马黄五人。但要说总体战斗实力,还是曹魏的将领们更强大,除了典韦、许禇这样的超级猛将,徐晃、庞德、曹彰、夏侯惇这些强一流,还有张郃、张辽、夏侯渊、曹洪、乐进、臧霸、高览这些中一流,曹仁、李典、文聘这些准一流。能上阵搏杀的人物还是蛮多的。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三国里的蜀国其实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这个叫法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可谓深入身心。五虎上将的说法有可能改编自五子良将,五子良将的说法出自史书《三国志》,原文是这样的。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后人为了方便,将魏国旗下功勋最卓著的五员大将称为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

这五人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五人封为魏国的五虎上将是实至名归,他们的战功卓著,是得到了曹操认可的,陈寿这么写法也得到了后来晋国的认可和支持,我自认为自己是萤火之光,不敢推翻曹操和陈寿这种大人物的定论。

但如果从《三国演义》小说的角度来说,魏国的五虎上将就不能这么分了,因为小说里乐进的存在感并不高,他出场次数太少,而且没有亮眼的表现。

让我定的话,张辽,徐晃,曹仁,许褚和典韦可封为五虎上将。

张辽有气节,且有勇有谋

张辽原本是吕布的属下,吕布不能慧眼识珠,张辽一直默默无闻。

后来曹操攻破下邳,擒住了吕布,死到临头的吕布失去了往日的傲气的威风,他哀求曹操手下留下,并表示自己愿意为曹操马首是瞻,曹操向来了解吕布的狼子野心,犹豫了一下就将吕布推出缢死。

相反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张辽表现得却很有骨气,他怒斥吕布不该贪生怕死,让人耻笑,还大骂曹操。

曹操本欲杀死张辽,关羽因张辽的的忠义苦苦劝住曹操,曹操顺水推舟将张辽收在麾下调遣。

此后的军旅生涯中张辽屡立奇功,曹操北击乌桓,张辽随其出征,大军行进至白狼山前遭遇乌桓大军。

张辽敏锐的察觉乌桓军容不整,这正是出击的大好时机,于是他禀告曹操,之后身先士卒的冲击乌桓大军,并且斩杀了蹋顿单于,一战而定乾坤,自此曹操更加喜爱张辽。

赤壁之战后张辽奉曹操的命令镇守合肥,防范东吴,在这期间张辽又立下不世奇功。孙权曾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试图从这儿撕开曹魏防线的口子。

但他太小看了张辽,张辽带领为数不多的人马杀得东吴大军丢盔弃甲,人人丧胆,连孙权都险些被捉住,自此,连江东的小儿在夜间听到张辽的名字都立刻停止啼哭。

张辽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当得起五虎上将的名号。

徐晃治军严谨,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后来徐晃发现曹操是个人物,便建议杨奉投靠曹操,但是后来杨奉出尔反尔和曹操开战,被其杀得大败,徐晃觉得杨奉非英雄也,遂投降曹操。

曹操非常器重徐晃,夸赞其有周亚夫遗风。

既然曹操如此青睐徐晃,那必定会委以重任,事实上徐晃确实立下了的不少功,许多次著名的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最著名的要数襄樊之战。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威震华夏,草为都为之震动,徐晃临危受命出兵援救樊城,他在此战中小胜关羽,解除了樊城的危机,纵然吕蒙不在背后偷袭,徐晃正面也能应付得了。

被忽视的
名将曹仁

论武艺曹仁在三国演义里是二流的,但论打仗方面曹仁却要高明很多。

南郡之战曹仁虽败,但是依然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给周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江东一方也蒙受了不小损失。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死守樊城,为徐晃援军的到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若他弃城而走,对曹魏必定造成大的震动。

凭着两点,我认为曹仁可以算曹魏的五虎上将。

虎痴许褚

许褚是曹魏阵营公认的猛将,他能倒拽公牛,力拼吕布,马超不落下风。其勇悍程度不过略逊蜀汉的五虎上将。

勇冠三军典韦

典韦力大无穷而且胆识过人,他敢在闹市替别人报仇而毫无惧怯,典韦行凶之后有几百人追击典韦,却无敢近前者。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鏖战,战事胶着,典韦手持铁戟突向敌军,他掷出铁戟例无虚发,十来名敌兵应声倒地,吕布军落荒而逃,此战中典韦立下大功。

只可惜天不佑英豪,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他突袭曹操,曹操一方仓促迎敌,被杀的大败,典韦为掩护曹操逃走力战不退,最终身受重伤而死,结局令人唏嘘。

以上评选的曹魏五虎上将是基于三国演义,不适正史,希望大家能理性讨论。

其他网友观点

曹魏若封五虎上将,都会有谁?

燕过紫禁城愿意抛砖引玉,列出自己心目中曹魏阵营的五虎上将(仅以正史论)。

标准与范围:

标准

若论将领的评选,首先要厘清标准。是单纯以武力为判断标准,还是更加注重将领的统帅能力与战绩?我会选择后者。在
古代战场中,很难出现像小说、评书等文艺作品中的“武将单挑”决胜负的场景,更多的是依靠作战情报与规划、部队与后勤的统筹、兵力与阵型部署、统帅的谋略与决断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白起、
韩信、李靖,都不是万人敌的猛将,却丝毫不妨碍他们创造伟大的军事奇迹。

因此,我的版本中的曹魏五虎上将的标准,会综合考虑其(1)统帅能力、(2)在曹魏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3)战绩。武力并不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范围

作为正史,《三国志》是三国时期正史的最佳参考素材。这部史书中,关于曹魏阵营的武将,基本分为三部分来记录:

1. “五子良将”。记载于《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位。陈寿将他们称作“良将”,有所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说法。

2. “八虎骑”。记载于《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将曹魏宗亲,即曹姓和夏侯姓的诸位将领合传,后人将其中的八位称作“八虎骑”,分别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

3.“其余诸将”。记载于《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是除宗亲八虎骑、五子良将外,以李典、臧霸为代表的其他重要将领,分别是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共十位。

4. 司马懿与曹彰。除了上述共计23位将领外,司马懿、曹彰是特殊的两位。司马懿的统帅能力当然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人物之一,仅凭征辽东一役,他的战绩就足够辉煌,但司马懿的影响力远超“曹魏将领”这一范畴,我更愿意将他评价为全能人才和晋朝实际奠基人。曹彰虽然由于身份原因,与曹植、曹熊同传,但“黄须儿”的军事才能出众,征乌桓、降服鲜卑柯比能,是可以列入“曹魏五虎将”评选范围的。

候选人

综上所述,我列出的正史中可以进入“曹魏阵营五虎上将”评选的候选人,共24位,分别是(此处排名不分先后):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曹彰、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

曹魏五虎上将:

不多赘述。厘清了标准和范围,综合来看各候选人的(1)统帅能力(2)战略作用和地位(3)战绩,燕过紫禁城心目中的曹魏阵营五虎将和排名是:

第一位:张辽

张辽自加入曹操阵营后,劝降昌豨、智破叛变、大破乌桓、灭陈兰、镇合肥,特别是在合肥之战中,大破孙权军,威震辽东,“张辽止啼”成为经典。张辽是难得的有智、有勇、有德、有统帅、有战绩的良将,所谓“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而张辽则是五子良将之首,更是
唐代的古今六十四名将中,曹魏前期的唯一一人。

第二位:夏侯惇

将夏侯惇放在第二位,相信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夏侯惇是曹魏阵营中罕有的“常败将军”,论战绩,的确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战争远不是武将单挑那样简单,后勤对于战争的胜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古往今来,君主往往把守卫根据地、统筹后勤的任务,交给他最信任的人。

夏侯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攻徐州时,夏侯惇镇守大本营濮阳,还为此付出了一颗眼珠的代价;担任陈留、济阴太守时,他亲自上阵,率领将士耕种;迎汉献帝入许都后,他担任
河南尹;官渡之战时,夏侯惇负责后勤,为曹操调配充足的粮草;战后他获封伏波将军,还获得了“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的权力,远超曹操麾下其余众将;征孙权时,夏侯惇督二十六军。

正因为夏侯惇的重要作用和对曹操的忠诚,他获得了曹操的极高礼遇。担任魏王后,夏侯惇不受汉职,成为魏国的“前将军”,是当时军事将领中最高的。他性格简朴,有多余的钱财都会分给别人,不治产业,为当时和后世称道。

第三位:夏侯渊

夏侯渊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官渡之战中他为曹操督运粮草,及时补给;之后他攻灭复叛的昌豨、剿灭徐和之乱和雷旭之乱、又督率徐晃平定商曜叛乱;他逐马超、克韩遂、灭为乱三十年的宋建、击败羌氐屠各等族,“虎步关右”。夏侯渊特别擅于长途奔袭,出奇制胜,和他的字“妙才”非常符合。

公元219年,夏侯渊最终在定军山被黄忠击败,战死于沙场。

第四位:曹仁

与夏侯渊一样,曹仁的职业生涯,就是曹操的军事生涯,他参与了曹操一生几乎全部的军事行动,战功赫赫,尤其擅于坚守。破袁术、克陶谦、擒吕布、胜刘备、战官渡,都有曹仁的身影。他在赤壁之战中镇守南郡,与周瑜相持一年,为曹操赢得了宝贵的翻身时间;在渭南战胜马超,在河间平叛,又在宛城灭侯音;襄樊之战他死守樊城。曹魏建国后,他任大司马、大将军,执掌军权。

与夏侯渊类似,曹仁的军事生涯终于一次失败。在濡须口曹仁被吴国将领朱桓击败,不久郁郁而终。

第五位:张郃张郃在官渡之战中投曹操,之后参加了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的战斗。夏侯渊站死后,张郃临危不乱,率领大军安全撤退。曹丕称帝后,张郃随曹真平定羌胡,后抵御诸葛亮进攻,在街亭大胜。

与夏侯渊一样,张郃的结局也是战死沙场,于公元231年在木门谷中箭而死。

张郃的出众之处在于用兵巧变,善列营阵,擅于利用地形与形势,自诸葛亮以下都对他非常忌惮,是不可多得的智将。

总结

上面是燕过紫禁城版的曹魏五将,依序分别为:张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张郃。

概括来说,夏侯惇“忠勤”、夏侯渊“奇袭”、曹仁“坚守”、张郃“智巧”,都是极具特色的良将,而张辽德才智勇兼备,则堪称曹营中的“第一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