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那孙权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优质回答:

水战乃孙权占优毋庸置疑了;但面对曹操强大阵容,肯定需要陆战刘备加盟了;更重要的是,需要诸葛亮的献计献策。

其他网友观点

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政局走向的关键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弱势的孙权和更为弱小的刘备联合起来,以少胜多,阻止了曹操向南扩张的势头,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缘格局。

此战,曹操失利的前提,是孙权和刘备抱成了团。但当时的刘备连连败于曹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手上已经没多少本钱,孙权还有什么必要跟他联合呢?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对战三方的兵力。

曹军方面,曹操自己的说法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当然这是曹操在外交层面的虚张声势和虚言恫吓,而且也的确对江东阵营的文官集团,起到了震慑的威力。但在周瑜这个内行看来,曹操撑死了只有20余万兵马,而且其中的7、8万还是新接收的刘表水军,指挥起来不是那么顺畅。

孙刘联军是多少呢?《资治通鉴》中记载,周瑜分析局势之后对孙权说,他只要有5万精兵,就能制服曹军,让孙权不要过于忧虑。可孙权明确告诉他:“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可见孙权即便紧急动员,短时间内只能凑足3万兵力,但后续再顶上2万,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至于刘备,兵力只会更少,不会更多。为啥?因为长坂坡之战。

此前,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趁机率军南下,荆州官员自知不敌,半挟持着刘琮投了曹。那时刘备还依附刘表父子,屯兵樊城。

由于刘琮这边太快掉链子,刘备根本来不及组织兵力抵御,只好弃城而逃。途中十多万百姓跟着他,拖慢了逃跑的速度,在长板坡被曹操率虎豹骑追上。

虎豹骑是曹操精心练出来的精锐骑兵,战力超强。一场激战后刘备大败,妻子儿女都丢了,仅率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虽然后来赵云救回了幼主刘禅和甘夫人,但刘备至少有两个女儿不知所踪。

刘备本来的计划,是前往存有军用物资的江陵,以那为据点继续对抗曹操。但身边只剩这么点人,去了光有物资也无用,说不定还会被江陵本地军阀给吞并,便改变主意去了江夏。

江夏是刘表长子刘琦的地盘,他和刘备的关系向来较好。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备到江夏时几乎没兵了,就算刘琦愿意将自己的兵马交给他,也不会太多,数量顶多一两万。

而且刘琦的部队,还不是孙权那种专门挑出来的精兵。毕竟刘琦也没太大的能力,政治、军事上都不突出,将一弱,兵也就弱了,无法和孙权的相比。

后来曹操对他们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也很能说明这一点。曹操大半辈子观人阅事无数,他的眼光应该不会差到那里去,只能是孙权的确胜过刘琦一大段。

也就是说整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孙权一方为主,打仗时出的力也最大,刘备、刘琦提供的兵力,更多是起到壮壮声威、辅助攻击的作用。

那么,既然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火攻曹船之计也是周瑜部将黄盖提出来的,这就代表着即使没有刘备,孙权也能赢,那他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老话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了。而孙权选择跟刘备联盟,主要基于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

众所周知,孙家在东吴的基业是由孙权之兄孙策打下来的,孙策英勇善战,人们将他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比,送其外号“小霸王”,在他的武力压制下,盘根错节的东吴势力虽然仍存异心,却不敢明着反抗,表面上保持服从。

但孙权继任时只有19岁,名声不显,威望不高,各大世家不服他。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则通敌曹操,还有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伺机作乱,整个东吴动荡不安。

好在孙权特别擅长于权谋,重用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平定叛乱,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终于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东吴的局势。

可东吴各大士族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孙权的团队里头本土势力很大,团队的离心力实在堪忧。因而,孙权很受掣肘,推行什么措施、下达什么命令,官员们都以本地利益为出发点。就说曹操南下这件事,东吴本地的官员们都劝孙权投降算了,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就算打赢了东吴伤亡也会很重,不划算。

说白了,不管谁占据东吴,都有用到本地世家大族的地方,在谁手下混不是混?东吴之主是孙权还是曹操压根不重用,反正他们对谁都没多少忠诚度。

这点上孙权和刘琮的处境挺像,刘琮也不想降曹,硬是被裹挟着降了。但孙权比刘琮强太多,他没有屈服,而是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说服东吴世族同意与曹操开战。这一想,就想到了抗曹立场同样坚定的刘备。

刘备是没多少兵,军事上帮不了太大的忙,但他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汉室后裔、当朝皇叔的身份!而且天下人也都知道他要匡扶汉室,占尽了大义名分。

与他结盟,孙权就增添了说服东吴各方的筹码。事实也如此,刘备的加入,打消了东吴内部投降的倾向,使主战派占了上风。“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

可孙权万万没想到,出力最少的刘备,最终却获利最多。只能说他还太年轻,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刘备。不过,这也为孙刘之间后来的决裂埋下了隐患。

其他网友观点

正如题主所言,赤壁之战基本上就是东吴的周瑜领衔主打的,但孙权能够与刘备联盟,可见碧眼儿的高明之处远在周瑜之上。

孙刘联盟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刘备的江湖地位,决定了刘备集团具备了与孙权平起平坐的实力;

二是时局的需要,孙权需要刘备这个盟友。

流浪江湖的刘备,并非一直在打酱油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从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就开始其了一生颠沛流离的军事生涯。

先是投奔公孙瓒,之后是投奔徐州牧陶谦,然后投奔曹操,再后是投奔袁绍,最后是投奔刘表。

在这整个过程中,刘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替人打工,因为寄人篱下,名分已定,尽管各路诸侯对刘备非常客气,但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联盟关系。

刘备代领徐州牧之后,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特别是在投奔曹操后,老曹经过一系列骚操作,刘备就变成了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这都是朝廷任命的,尽管没多少直接实际的利益,但这些虚名还是有价值的,并不比老罗将刘备包装成刘皇叔的效果小。

江湖上还是认可这个东西的,这也代表着一定的实力。

如果刘备不具备一定的实力,曹操也不会给与刘备这些东西;既然曹操给与了这些东西,就说明刘备具备实力,江湖上也就认可了刘备的存在。

曾经是北方最大诸侯的袁绍尚且借助于刘备的力量,孙权干嘛不找个垫背的呢?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

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灭掉公孙瓒之后,一统河北,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此时的曹操,势力远不如袁绍,况且刚刚经历了“衣带诏事件”,心中悲催,而刘备又叛离攻占了徐州。

即便如此,袁绍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仅派遣使者联络穰城的张绣及荆州的刘表,同时也想到了刘备。

这就是合纵连横的老套路,不管能不能尿到一个壶里去,起码不能把中间势力推到敌人那里去。

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袁绍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

此时,刘备已经战败,关羽还归顺了曹操,即便如此,袁绍也没有轻看刘备。

袁绍的势力远在曹操之上,袁绍对待刘备尚且如此。

面对势力强大而且势头正盛的曹操,孙权没有必胜的信心战胜曹操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已经灭掉了袁绍、刘表,实力爆棚,大兵压境,江东孙权岂能没有压力?史实也证明,此时整个孙权集团几乎是一片投降之声。

尽管刘备在长坂坡战败,但其精英团队尚在,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跟随刘备左右。这时的刘备,远比官渡之战前更具实力。这一点,孙权应该非常清楚。

虽然周瑜力主对抗,但孙权实在是没有把握。看看左右,孙权一时也找不到可以联盟的势力集团,远没有袁绍当时的日子好过。

对于刘备在赤壁之战的具体表现,那是另一回事,但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孙刘联盟是明智的。

退一步说,就算刘备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也没有势力威胁江东。

由于疫情的原因,周瑜一把火就把曹操烧回了北方,但周瑜与曹仁的江陵争夺战又持续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刘备的势力确确实实给与周瑜很大的帮助。

或许没有刘备的支持,周瑜一样能挤走曹仁,但起码会困难很多、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足以说明了孙权与刘备联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刘备不是投靠孙权而是与之结盟,其中有些缘故

刘备与孙权的联盟,与之前刘备投奔曹操、袁绍、刘表的情况不同。

虽然他们对刘备都很客气,但主次关系非常明确,最多是主宾关系。在人家主人的地盘上,刘备是客,客人就该有客人的样子。

孙刘联盟却不同,两家是结盟而不是主宾,虽然刘备依然低调,孙权也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但在荆州这个地盘上,主次关系并不明显,都应该是主人。

虽然刘备口口声声说借荆州,但从一开始就没打谱要还。

孙刘联盟的形成也与刘备最初的打算有关。

长坂坡战败后,不管是真是假,刘备对鲁肃说是要去投奔交州苍梧太守吴巨。

设想一下,如果刘备不去交州的话,又会在哪里落脚呢?

这时候主动去投奔孙权,就跟投奔曹操、袁绍、刘表一样,没有任何话语权。先不说刘备跟孙权没啥交情,孙权能否收留并未可知。即便孙权愿意收留,刘备也只能是替孙权做炮灰;如果孙权再次战败,刘备不仅再次自取其辱,恐怕脱身更难。如果孙权抓住刘备而把他交给曹操换取暂时的平安,刘备岂不做了替死鬼?

这时候,孙权如果没有点姿态,刘备就干脆继续南行了。

但孙刘联盟就不同了,啥事都需要协商,孙权不可能勉强刘备做什么。合适就合作,不合适再走人不迟。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孙权都不怕曹操,刘备又怕啥呢?打不赢再跑了就是,这事又不是没做过。

别的都不好说,就刘备像泥鳅一样能够屡屡在绝境中脱钩而去,的确是个本事,不服还真不行。

善败也是一种能力,屡败屡战,最终总有赢一回的可能。

豹眼评语:

火烧赤壁的确是偶然了些,刘备集团没使上多大的劲,如果像官渡之战形成对峙的话,情况就绝不会如此。

兵不在多而在精,就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这几杆枪,加上诸葛亮的智谋,的确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从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役来看,刘备集团发挥的作用的确不大。但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孙刘联盟在整个战役中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不管多么困难,几乎所有的战役都部署预备队,其目的就是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

赤壁之战,刘备集团看似成了预备队,但对于稳定整个战役,意义重大。

历史最终走向了鼎足天下,就足以说明孙权、周瑜、鲁肃及刘备、诸葛亮等都是高人,不是一般人的智慧所能及的。

不管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力多少,必须给与他们应有的肯定。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