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该不该火并王伦?

优质回答:

林冲该不该火并王伦?要我说太该了。为什么?理由有三。

其一,晁盖七人没有退路,林冲也没有退路了。

晁盖七人上梁山前,已经犯下了弥天大罪。到梁山后,王伦不接纳他们,那么毫无退路的他们,您说会就此罢休吗?其结果自然是自己动手,杀死王伦。如这样的话,林冲能不考虑一下自己将何去何从呢?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在双方虚情假意的寒暄之时,赤发鬼刘唐突然窜出,一把将王伦按住,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大喝一声:“都把武器放下!”此时的林冲该怎样表现呢?他此时再顺从晁盖一伙还会有主动权吗?

其二,如果林冲被迫投降了。

在王伦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情况下,他只有服软投降让位。此刻,即使林冲是奉王伦之命跟着投降了,以后会在梁山有一席之地吗?当然,他也可以在王伦被胁迫之时第一个站出来反水,不等王伦说话便号召大家跟着他投降。但是,这种被动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能够让他成为晁盖占据梁山后的功臣,坐上梁山的第四把交椅吗?

其三,假如林冲誓死捍卫王伦。

这种做法要冒很大的风险,在地上步战,刘唐足以抵挡住林冲。而三软、晁盖、公孙胜五人拿下杜迁、宋万也只是分分钟的事儿。如果五人杀了杜迁、宋万,共同来对付林冲的话,他的唯一归宿便是五马分尸了!这一点他自己能不清楚吗?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自己这边得了胜,王伦会把他当做自己的心腹吗?也许当时会让他坐上第二把交椅,但说不定哪天,就在他的酒里下了药,送他上西天了!

所以,晁盖等人一上梁山,林冲便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火并王伦,尽管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是,也不能排除,他此举的一举三得。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大家请看:首先,林冲虽说不像王伦那么心胸狭窄,但也绝不是一个心胸宽阔之人。当年初到梁山之时王伦对他的所作所为他会忘记吗?此刻借机杀死王伦,出当时那口恶气,此乃第一得。

火并王伦,在晁盖等人的心目中确立了功臣的印象,奠定了自己立足梁山的牢固基础,此乃第二得。

借着“大义”的名义杀死王伦,既可以掩盖了自己的龌龊心理,又在江湖上落下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名声。同时也借此结束了在王伦手下那惶惶不可终日的压抑生活,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踏踏实实安身立命的落脚之地。此乃第三得。

那么,在林冲杀死王伦以后,他推三推四的把前三把交椅都让给了别人。这,真的是他的仗义?是他的大义凛然吗?两个字:非也!他之所以这般推辞,恰恰是他精心算计和自知之明罢了!

杀死了王伦之后,梁山上有两股势力,一个是晁盖七人,一个就是原梁山的杜迁、宋万和朱贵。晁盖七人他惹不起,王伦的三个旧部下虽然嘴上说愿意为他执鞭坠蹬,心里未必就不想随时杀死他。您想他林冲要是坐了头把交椅,能坐的住吗?这一点不光他自己清楚,老谋深算的吴学究则更清楚。要么他怎么敢在没有火并之前,就会对晁盖许下“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的承诺呢!如此的胸有成竹,说明他已经料定了林冲的处境和林冲的心思。

林冲除了心胸不宽,还极端自私且精于算计。从古至今,夺妻之恨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奇耻大辱。可咱们的林冲呢?

妻子遭到两次侮辱、自己又因此陷入大牢、惨遭发配之际,他心里想的不是复仇而是休妻,合乎情理吗?所以我说,他休妻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保全自己性命,就此牺牲妻子。他的休妻,无异于大张旗鼓的告诉高衙内:“老婆已经和我没关系了,你爱咋办就咋办去吧!”这种人身上会有仗义的行为吗?

按理说,在发配的路上,不等董超、薛霸害他,他就应该先把这两个人杀了,然后像武松血溅鸳鸯楼一样去报仇雪恨才对。可他呢?

野猪林鲁智深救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时,他不但不支持,还拼命阻拦。如此的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不说,在一路护送他到沧州的鲁智深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把鲁智深也出卖了。他出卖鲁智深的目的就是:1、你们没能杀死我的原因不是我的错,是他鲁智深的错。2、用鲁智深的被抓或者性命当做他立功赎罪的资本,来换取高俅对他的宽恕。3、无非是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高俅:你们即使想杀死我,我也没打算怎样,只求你们看在我牺牲了老婆、出卖了鲁智深的份上给我一条生路吧!

林冲,一个如此精于算计又极为自私的人,会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吗?

当这样一个心胸不宽、精于算计又极端自私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不用王伦的命为自己扬名立万,岂不是太不合乎情理了吗?所以我说:他必须要杀死王伦。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他唯一的一次最佳选择机会了。你说,他能错过吗?

其他网友观点

林冲该不该火并王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林冲在高俅的陷害下彻底绝望了,在被逼无奈之下杀人被逼上梁山。林冲做事是相当有分寸的,杀了陷害自己的主要仇人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可是我们看看到梁山之后王伦是怎样对待林冲的,当着林冲的面问候柴进对于林冲的不幸遭遇只字不提。对于林冲入伙更是提出了纳投名状的要求,如果林冲是一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人滥杀无辜的人投名状还不是小菜一碟。王伦正是抓住了林冲的弱点才以此来逼迫目的就是把他逼下梁山。林冲和王伦其实有一点是很像的,就是小富即安安心过日子的那种。但是林冲是无论如何再回不去了,低眉顺眼隐忍这一切的一切都以将他逼入死路一条。在绝境中他想的其实就是报仇,一个善良林冲早已死了剩下的就是仇恨,复仇成了他唯一的人生目标。林冲明显看到在王伦手里梁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展壮大的,这样的实力那经得起朝廷的大队军马征剿。

当晁盖一行人来到梁山后听到了他们的英雄壮举,知道了晁盖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自己报仇的愿望或许能实现,这当然不足以成为杀王伦的唯一理由。可恶的是王伦故技重施又将在他身上的悲剧重演一遍,将一颗已经愈合的伤口重新撕开并且撒上一把盐。其实对待晁盖一伙人的时候林冲的心在滴血,将一个人伤害一次还不够反反复复蹂躏已然脆弱的内心,这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中间吴用起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吴用或许王伦还能活。可是吴用的一波又一波骚操作使得林冲无路可退,林冲原本是否打算杀了王伦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听到吴用的话,教头不要火并并且按照早已部署好的治住了梁山众人。我我们看到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一群膀阔腰圆孔武有力的大汉制住了王伦,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文弱书生吴用拉住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面用言语挑拨,逼迫得林冲不动手都不行了。可以说火并王伦是用了吴用的计谋受了吴用的撩拨借用林冲的钢刀来共同完成的。

同样是使用银钱,王伦和宋江就大不同了。王伦给林冲和晁盖送钱的是什么情况,人家最需要的是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你却给人家钱让其走路。你说晁盖刚劫完生辰纲,还会缺那点钱吗?这明显就是恶心人家,王伦的死很大程度上是作死找死。作为领导能力不行或者武力不行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弥补的,上天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林冲作为一个可怜人初上梁山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宋江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而王伦是有机会也不懂得珍惜。当时是最为恰当的时机可他偏偏就是没有抓住,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相互培养的平时没有经营关键时刻想要为我所用那是不可能的。王伦的才能也就是想着用杨志来制衡林冲(不过没有成功),到后来更是想用林冲来制衡晁盖等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哪有如此现成的便宜好拣。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王伦该杀。说几点意见,大家参考下。

无论是聚义厅还是忠义堂,都有个“义”字。偏偏王伦没有。王伦落难,柴进冒生命危险资助他,占一“义”字。虽然柴进有铁券丹书,虽然赵家有愧于柴家。但是柴进谋反是断不能容忍的。资助谋反与谋反同罪。都在十恶之列,属于不赦的罪行。柴进这么做,宋王昏庸,官逼民反。属于用全家性命保王伦,是大义,仁至义尽。给林冲荐书,也是为义。因为林冲已走投无路,只有一条路,落草为寇,上梁山。王伦理应接纳。可是王伦推三阻四,横生枝节,要投名状,王伦上山可有投名状?这是一不义。杨志林冲山下较量,王伦想拉杨志也入伙,并不是为了共襄盛举,同举义旗,而是用来克制林冲。这是二不义。晁盖等人上山,本是无路可走,和王伦情由一致,本应惺惺相惜,却不肯收留,打算支走。这是三不义。人在江湖,又没有江湖道义,该杀。

梁山需要一位心胸宽广之人来招揽天下英雄,显然,王伦不是这样的人,可是又不肯让位,那还留着干嘛?

再一个就是众位英雄的需要了。晁盖上山后,天下英雄蜂拥而至,更加证明了王伦死得其所。

最后,就是作者的目的了。原来山上是没人的,既然要打出聚义这个旗号,就得强调一下,不义的人是不能留为山寨之主的。为了强调晁盖的义气,作者先造出一位不讲义气的王伦(不忠不义,没有人伦)杀掉王伦,一方面显示出林冲的守望正义,另一方面,也展示出晁盖的众望所归。所以,王伦的出现,就是为了被杀掉的。

杀掉王伦,举起替天行道的义旗,一方面显出朝廷的黑暗,另一方面显出施耐庵不愿与元朝廷同流合污,甘愿挂冠归隐,以明心志。综上,王伦该杀,而且必须被林冲杀死,才能显出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