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一波对古装丑男的吐槽刷屏,有的直接吐槽,有的进行“夺笋”的对比性伤害,确实算是近期一个话题性事件。通过简单总结,发现影视剧中古装丑男也确实是早有先兆,只不过近两年的古装丑男确实跟过去不一样,明显是“故意为之”或者是“自以为不丑”,客观上起到了恶心人的作用。背后确实有一股“审丑”的恶趣味在整活。

当然,我们要理解演员的身不由己,也许背后就是资本的驱使。不过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效果来看,真的就是【审丑趣味】在狂怼我们的心灵。我们肯定是不缺古装扮相俊美的男演员的,几十年前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中的男主角整体上古装扮相十分俊美,把今天的同类型男主活活映衬成了一帮“毁容爱好者”,就是这种恶趣味闹腾的。 这种恶趣味的本质,其实跟“贩卖男色”如出一辙,可以说是一种“反向小鲜肉”的行为。“审丑趣味”之于娱乐圈,是一种打着“自由”与“个性”旗号的全新的功利主义,是以“审美疲劳”、“求新求变”为借口实则迎合大众扭曲心理的恶性营销。 “过度审丑”与正常的“审丑”区别在于是“为了丑而丑”,还是“为了美而丑”。因此可以看到,“过度审丑”是对大众常规审美意识的搅合、挑衅和颠倒,其危害远不止让我们在网上骂两句那么简单。说它是“阴谋论”都不为过。 如果说“过度审男色”如同亲密关系中的男性“娘化”、“婴化”和“宝贝化”,那么“过度审丑”就如同亲密关系中的冷暴力。本质上都是一回事,男性偏离了应有的性别轨道,抛弃了应有的性别属性、优势和责任,走向了它的反面。我一直都相信,男人当然可以美,甚至可以柔美,像古代的潘安、宋玉、高长恭,但漫过了边界则成了“娘”,因为这些古代美男只是天生容貌如此,没有贩卖,没有倚仗,只是作为自身众多魅力之一正常的展示而已。 “娘”、“萌”、“宝”这种审美趣味则是过度的、病态化展示和消费。而“过度审丑”同样也是一种秩序颠倒,而且更为扭曲和彻底,是对男性美的一种否定,或者说是“自杀式”展示,甚至还带着对更大范围的公众的一种“取悦”,是“庸俗心理”意义上的“多人运动”。

“过度审丑”心理让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给双方都带来一些“后劲十足”的伤害。我这里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一定是丑男,而是持有这种心理或者是深受这种趣味影响、甘愿媚俗的男性。这种男性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与自我否定,进而对另一半搞所谓的“颜值绑架”(懂的都懂)。把基于颜值上的丑扩大化为任何方面的缺陷,把对方捏造成“嫌弃自己”、“欺负自己”、“贬低自己”的施暴者,从而获得对方迫于舆论压力而做出的让步、关怀和服软。 这一手,如果放在你死我活的商场、国家间的较量,还是很高明,所谓“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但放在亲密关系中,在感情、婚姻中,无异于一枚“屎里有毒”的生化武器,能有多少神经钢丝粗的女生能够坚持下来呢。而且确实会伤那些认真谈恋爱的好女孩的心,而渣的、拜金的、婊的,虽然也能够被屏蔽,但也确实没起到什么遴选作用,算是一种“鱼死网破”,直通孤独终老。 “古装丑男”是一种错误的配置和扭曲的选择最终的产物,同样,这种效应在亲密关系中表现的就是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摆正自己,更没有自我提升、自我改善的诚意,对另一半则是一种“丑不胜收”的冷暴力。怎样减少“古装丑男”?广大观众拒绝这种“过度审丑”的恶趣味,那些长相不适合的男演员拒绝演古装男主,自然问题就解决了。同样,亲密关系中的“古装丑男”也可以此类推,加以限制。

①要明确“男人的美”是可以长在脸上,同时长在心里和脑子里的。没错,男人的美是多元的,不像女人的美是趋向于一元的。男人可以在颜值、智慧、人品等多个领域兼顾着输出美的东西,而女人大部分集中在脸上。这就意味着男人要想成为完全的“丑”反而是比女人更难的,就是因为男人脸不行,还可以有个好脑子和好心眼儿。那么如此一来,所谓丑男基于长相不过关的“破罐子破摔”是不是就显得相当荒诞了? ②要相信“相由心生”,而且“心正则貌端”。容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容貌的适应、认可确实可以不断变化甚至改善的。一个长相很一般甚至有点丑的男性,确实可以通过主动的向异性展现美好心灵,以“心心相印”地交往模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心诚意,而这些暖暖的温度,确实能够反向“上浮”到一个人的容貌上,至少让对方对不太好看的容貌产生一种“善意的忽略”、“熟悉的适应”以至“舒适的亲密”。

③也要尝试“真正的美容”。女人都可以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指的是化妆、造型。那么对于男人而言,美容当然就是运动健身,生活自律,远离各种不良嗜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想象那个画面,哪怕是再难看的一张大众脸,如果通过减肥塑身,获得了方方正正的脸型、光亮清爽的皮肤、健硕的肌肉和匀称修长的身材,这已经不是“不丑”而是“帅”了。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确实能获得全身心的男性美,一种积极自信的感情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