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用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病症。中医药选用各种滋补中药材进行炮制,天然的原材料与工艺令人饮用起来感到十分安心。中医药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倍受国人青睐。
在大多数人心中,中药相比于西药更安全、对人体伤害更小,因此在服用时人们便完全任由自己的心情,忽略医嘱。可这样的行为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人们的错误观念以及错误的中药服用方法往往会造成各种程度的肝脏损伤,因此,我们在服用中药时应谨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并且定期体检以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
一、中药为什么会伤肝?
近年来,肝脏损伤等因过度引用中药而造成的健康问题频频涌现,这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药应该如何吃,吃多少,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各种中药)
中药学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医学重要成就与智慧结晶,倍受人们的信任。不少人将中药作为自己治病方式的首选,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中草药是无毒无害的,即使没有病症,中草药也对人们的身体有极大的好处,然而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以中药何首乌作为代表,这种中药被用于保健的案例非常多。人们往往认为此类中药多服无害,还可以促进心脑血管循环,提升气色。可人们长期服用何首乌造成肝脏损伤的案例数不胜数。
 

 
(多种中药制成品)
而为什么人们的肝脏更容易受损?这主要是因为肝脏是人们代谢药物与各种毒素的器官。在代谢的过程中,有些中药成分经过肝脏后可能造成肝功能受损,当代谢的工程量超过了肝脏的可承受能力后,肝脏就会“罢工“。
常见的易引起肝脏损害的中药,譬如款冬花、蓖麻子、苦参、野百合、番泻叶、苍耳子、千里光、虎杖、石菖蒲等等,这些中药的不适当服用都极易造成肝脏功能受损。
 

 
(《本草纲目》我国重要医学书籍)
因此,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是药三分毒”,任何类型的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遵循医嘱后服用。
然而,我国在中药方面的监管还不够严格,许多民众还是随意就能买到中药,且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循医嘱的意识,因而造成此类事故的发生。
 

 
其次,市场上仍有不少“老方子”、“神医”的存在,不少老人坚信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土方子,遇到病痛不愿意从医,而更愿意在街头小巷的“神医”那里寻求妙方,而所谓的“妙方”大多是超剂量或有毒药物,极其不利于民众身体健康。
再者,市面上由于中药材监管疏漏,常常出现污染受损、工艺不精的中药材。有些中药是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炮制工艺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还有的中药在种植过程中便有着超标的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
 

 
(多种对身体极其有利的中药)
此外,还有不少患者出于自身原因,本不适合服用中药,却无意间服用大量中药,从而造成悲剧。若服用者有着肝脏慢性病、长期酗酒、先天性易过敏体质或是肝功能损伤,在服用中药时若不遵循医嘱更容易发病,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二、中药究竟应该怎么吃?
上文讨论完滥食中药的危害后,现在我们便应该来讨论应如何正确地饮用中药,如何发挥出中药对于治病的最佳效果。
 

 
(中药的称量与分类)
首先便是在用药时要做到“辩证用药”,而这一原则也是中医的精髓。中医学的内容中包含着我国古代许多思想智慧结晶,其中不乏辩证看待事物的思想。
中医的主要体现之一便是判断症状,而“症”便是病理,是机体病变的具体位置、具体原因与发病症状。“症”往往能够反映出病理发展的状况以及其本质。“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等理念都是基于对“症”的阐释。
 

 
(中药的研磨)
中医们通过严格地诊断来判断病人的具体症状,通过“四诊”、“八辨”等辩证地分析,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病人的“症”有着具体的认识,倘若缺乏认识,那么一切判断与开方都是错误的,病人也极其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其次,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用药”,多种药材进行合理搭配后用药。在中药发展初期,人们用药一般仅用一例,单味药往往难以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重要的认识不断深入,药品也多便为“复方”形式。
 

 
“复方”形式可以更好地综合多种药物的优点,并且可互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而这样“配伍用药”的原则,可以极好地彰显药物临床效果,对待较为复杂的病症时也更为有效。
而中药学为了更好地创造“复方”药,通过不断进行配伍研究,形成了“七情”中药配伍方法。比如“相须相知”“相畏相杀”等配伍方法,不仅可以使得药物作用增强,更可以使得药物毒性减弱;而“相恶相反”的服用方法会抵消药物功效或者产生剧毒反应。
 

 
而“配伍”并不是简单的拼凑,通过“君臣佐使”等固有原则与多次精密的实验尝试,来使得药物产生最佳效果。而这离不开众多中医多年来的反复实验,只有通过实践与探索与多次的验证,才能取得最佳配方。
再者,对于百姓来说,中药的服用方法也是必备常识,对于中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地制宜”地服用。
 

 
中药材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产物,经过炮制等多种工序制成。而中药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倘若药物剂量过大,便极其容易引起人体的多种不良反应,而倘若药物的剂量过小,便会造成效果微小,甚至耽误患者的病情。
而中药材产自天然,自然也颇具灵气,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产出的中药材具有不同强度的药效,而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对于不同药物的承受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例如倘若病人有着发汗、腹泻、中暑等症状,便要使用“祛邪中药”,而对于平时身体强壮的病人则要较重用量,对于平时身体素质较弱的病人便要从轻用量。
对于老人,倘若身体状况极度虚弱,那么在用药时便要由轻到重,初次服药时应适当减轻药量,而在进行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此来逐渐建立病人的耐受程度。
 

 
而对于季节交替时,人们易感到身体不适,而四季交替,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疗法。秋季时,天干物燥,口咽缺水,而此时应多服用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而至于冬夏这两个气候全然相反的季节,药剂的搭配与选择也不同。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煎药适当、服药忌口”的原则。中药材的服用免不了经受煎煮这一步,人们把买来的中药材在特制的药锅中进行煎煮,所得的汤剂趁热服下,便能对病情起到极大的治愈作用。
 

 
中药的煎煮是传承百年的方法,经久不衰。在煎煮的过程中,多种中药的成分在汤中进行融合,利于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效力,更符合病人的病情,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而在服药时,也应适度忌口,又称为“食忌”,在服药期间应该遵循医嘱来规范自己的饮食,如辛辣食物、生冷海鲜、或过于油腻、腥臊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病情的恢复和药效的发挥都是极其不利的。
 

 
最后,对于药材的质量,也应进行严格的筛选。药材属于天然植物,因此质量不一。在摘选、炮制过程中,中药的质量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中药因来自于不同的产地、采摘于不同的季节,因此药材的质量受到气候影响极大,而由于植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效成分与毒素,因此即使是同种中药材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药效差异。
而药材的炮制阶段也不容疏忽,“凡药制造,贵在适中”倘若炮制阶段稍有不慎,便会极大地影响药效与用药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选择高品质的药材具有着深奥的考究,我们在选购药材时应该前往正规的场所,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与健康。国家更应该出台更为严肃的相关管理措施,整顿中药材市场中的不良风气。
 

 
三、中药造成肝损伤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的肝脏所处部位若出现疼痛感,应及时停止用药,前往医院做严格的检查,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第二,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解毒剂,这有利于高效地解除与排出体内的毒素,减轻我们的身体负担。
第三,我们应该遵循医嘱合理地使用肝脏保护药剂,及时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在最短的时间内保护好我们尚未受损的肝脏部分,减轻不良反应。
 

 
第四,我们要配合医生进行肝功能的相关治疗,平时对于饮食与用药上更要加强注意,多吃清淡的瓜果蔬菜,以补充人体必备维生素,促进身体的恢复。
结语
中药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在使用上不可疏忽。过度饮用中药对于人们身体状况有着极大的损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适当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一意孤行,否则便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对于近年来肝脏受损事例逐渐增多的现象,我国药监局更应加强监管,严格筛查中药材的质量,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