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增广贤文》:“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这句话讲的是“绝对”和“相对”的区别,如果用绝对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一直钻牛角尖,你会发现好像处处都是错误。唯有退一步用相对的眼光看待问题,才会发现合理。 尤其牵扯到人的思想时,更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之所以觉得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之所以觉得不管做什么都不顺心,就是因为想法太绝对了,这种情况下,其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回头去看不难发现,你之后之所以不再钻牛角尖,是因为退了一步,用平常心看待问题,就不会觉得全世界在跟自己作对了。 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都想让生活合乎自己的意愿,但有的时候我们偏偏无法如愿。当生活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肯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要么是自己的判断有误,要么是自己面对的人和事有问题,如果我们不去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只顾着想要某种结果,往往很难得到。 下面这个女人提到的她和婆婆的关系转变,就存在上面那种问题:

『谁不想要完美,但哪来那么多完美?人无完人,事情也很难完美,如果每个人都苛求完美,相处的时候必然会出问题,因为各自想要的完美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从人性自私的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让步,就处不好关系。 就拿我跟我婆婆之间,她想让我给她养老,OK,我可以接受,但不能完全按照她的方式去做,因为我有我的规划,我也有我的承受能力,她提的要求太过分,我必须讨价还价。 结果就因为我讨价还价了,她一怒之下说不指望我了,扬言要让她女儿给她养老,接着就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小姑,把所有坏名声都给我。 她没想到的是,小姑虽然想要她的东西,却并不想给她养老。时间久了,当她发现她一直善待的女儿并没有善待她时,不得不来找我:“我不想住我女儿家,你给我养老。” 我趁机提了条件,说必须立个遗嘱把所有家产都留给我。我这样做并不是要图什么家产,而是为了给婆婆来一个不容反悔的牵制力,否则我不痛不痒接受她的要求,她没有任何损失,谁能确保她中间不会再变卦? 我把我这样做的初衷和目的跟她明说了,并且告诉她从她的角度来说这叫“以退为进”,把自己的一切交给我,换取晚年幸福的生活,是划算的。我提醒她,如果不接受我提的条件,就别来烦我,她不得不接受。 其实,这种事不该我主动去做,她自己应该具备“以退为进”的觉悟,因为善待是相互的,不是你提了要求别人就会善待你,你也要有所付出,别人也要能得到点什么才会善待你。』

02 对于有些家庭而言,婆婆想要得到晚辈的善待,确实需要“以退为进”,就像前面那个女人所说,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谁都想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进,最大的退步也无非是折中,再退就无法接受了。 或许有人会说儿媳给婆婆养老天经地义之类的话,但这种天经地义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家庭,同时,这种天经地义本身就是有条件的。如果双方都认为是天经地义,当然会一拍即合。但凡有一方持不同意见,就需要谈条件,没有其他办法。 另外,前面那个女人提到的“以退为进”还有一个隐藏的关键:婆婆在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跟晚辈相处的时候,如果确保自己没有问题的话,还应该判断对方是否会说话算话,否则,你把所有东西都给她了,她却翻脸了,就太糟糕了。 虽然我们不该把人性想得太糟糕,但任何可能性都有可能存在,慎重一点总不是坏事。只要不存在绝对的问题,其他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可以忽略。而如果存在明显的大问题,就不能大意。

03 有个词叫“布利斯定理”,源于科学家布利斯所做的实验,意思是:“用较多的时间为工作做规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长就会减少。”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好计划之后再去做事,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和调整,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自己的目的。 “布利斯定理”主要针对的是“机械性重复”的问题,认为这样很难做到熟能生巧,很难让能力有大的提升。虽然这个定理不适用于所有事,但有些事确实只是机械性重复,比如有的人上班就只是浑水摸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人在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上就不会有什么长进。 人生中很多事都是如此,比如我们遇到问题就拖着,一直重复这样的动作,没有真正解决过任何问题,这就会使得我们针对某些问题一直不知所措。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位婆婆,她只是想着不让女儿养老就让儿媳养老,却没有深入去想过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如果儿媳不给她指条明路的话,她可能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做。 包括很多人生气的习惯也是一样,听到某些话就生气,遇到某些事就生气,但每次只是生气,从来不去想自己为什么生气,可不可以不生气,是否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这样的生气习惯一直持续,这样的人就学不会释怀,做不到如何不生气,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针对问题本身去思考对策。 希望其他人不要大意,如果你重复的都是有意义的事,当然可以继续重复。但如果你重复的都是无意义的事,或者对你不利的事,还是早日重视起来比较好,否则日积月累容易变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