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优质回答:

书生爱历史,我是栗子书生。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不存在过誉的说法,诸葛亮号“卧龙”而庞统号“凤雏”,水镜先生将二人比作龙凤并不夸张,二人可以说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内都是佼佼者,和诸葛亮相比起来,庞统可能在内政和外交上不太擅长,但是庞统在军事上能力绝对是比诸葛亮要强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刘备入川带了庞统参谋军事而没带诸葛亮就能看出。刘备的识人之明不差于曹操,入川作战之前也许刘备已经看出来了,庞统在军事上对自己的帮助肯定比诸葛亮大,所以他才带了庞统没带诸葛亮。所以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货真价实,不存在过誉的说法。

《三国志》——陈寿

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我个人对庞统的定位是类似于郭嘉和法正那样的军事参谋,也可以说是像程昱和荀攸一样的策士,这类人的特点就是看待问题,从来只分析利害,不在乎仁义;办大事只看成败,不看立场,不拘泥小节,军事上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往往会有神来之笔的计谋,分析事情和看待问题都鞭辟入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是诸葛亮做不到的。

《三国志》——庞统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是历史记载的庞统在刘备犹豫要不要夺取西川时庞统对刘备说的话,此时的刘备担心取西川有悖他的仁义,而庞统一番指点,让刘备茅塞顿开,庞统很明白的告诉刘备,在这乱世之中,要善于权变,不能一味的固守而迂腐,以前没有地盘的时候,你可以讲仁义来换取好的名声,但是现在有了地盘,要想着怎么把事业给做大,而不是再处处受仁义限制,你不去吞并弱小来扩大你的势力增强你的实力,你又怎么去称霸继而完成你恢复汉室的理想呢?大不了事后妥善安排刘璋,保其富贵终身,这次你不取西川,日后只会便宜了别人。一番话可以说把刘备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我认为如果是诸葛亮来劝刘备的话肯定达不到庞统的效果。再说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劝谏刘备时一味的和刘备讲立场,无论怎么说都阻止不了刘备伐吴的想法,这就是诸葛亮和庞统、法正的区别,如果换成庞统和法正的话就可能阻止刘备伐吴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如果庞统不死的话,刘备取了西川之后,不会因为身边没人又把诸葛亮从荆州调回身边协助工作,那样诸葛亮依旧留守荆州,这样的话就不会是关羽镇守荆州了,关羽率军打仗是可以,但是搞外交他就是一窍不通,如果诸葛亮在荆州,以诸葛亮出色的外交能力,荆州和东吴的关系不会变的紧张,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荆州依旧是刘备的地盘,而刘备又入川得益州,打败曹操攻下汉中,这样诸葛亮《隆中对》给刘备制定得战略蓝图基本构成,下一步刘备肯定还是安抚东吴,凭借荆州和益州两州之力,以汉中这个战略要地为踏板,北伐攻取长安和洛阳,同时荆州出奇兵逼近许昌给曹操施压,如果说刘备作战指挥得当的话,收复两都完全是有可能,那样刘备还真的有可能像郭子仪中兴大唐一样平定乱世,再造大汉了,那三国的结局就不会是三家归晋而是大汉中兴了。再假设诸葛亮还是被调回西川,荆州丢失关羽战死,刘备准备伐吴,庞统劝阻刘备成功,那样刘备不会有夷陵之战的战败,蜀国也不会实力衰败,那样的话庞统主军,诸葛亮主政,蜀国依旧可以自保,北伐也不会次次无功而返,这样的话三国结局肯定又不一样了。所以说庞统还活着的话,蜀国的结局、三国的结局都会不一样。

其他网友观点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要看一下庞统的真才实学。

赤壁之战,周瑜定下火攻计,要火烧曹操的水军,但在大江上用火烧战船,点燃一只大船,其它战船肯定会四散而逃,不能给曹操水军造成毁灭性打击。鲁肃奉周瑜命令向庞统问计,庞统说道:“想要彻底烧毁曹操的水军,只有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在用火攻,才能成功。”鲁肃向周瑜汇报后,周瑜觉得庞统的计策是打败曹操的关键,但谁能够说服曹操把战船钉在一起,这个人选很难找,只有庞统亲自去才能成功。

正巧曹操派蒋干来周瑜大营探虚实,周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故意责备蒋干上次来偷了自己的书信,报告给曹操,说蒋干此次来也是不怀好意,把蒋干送到西山去了,其实是做了个扣让蒋干见到庞统,把庞统引荐给曹操。蒋干哪知道是周瑜安排好的,就带上庞统回曹营了。

庞统道号凤雏,也是名仕,曹操很爱惜人才,听说庞统来了,十分尊敬,带庞统参观了自己的水陆两军大营。庞统对曹操夸赞了一番,曹操非常高兴,备下酒宴款待庞统,曹操见庞统博学多才,对自己的提问对答如流,也是打心眼里佩服,逐渐就把自己军中的一些弱点也告诉了庞统,向庞统请教计策。

原来曹操看似兵多将广,军威雄壮,但都是北方士兵,到了船上一颠簸,呕吐不止(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晕船),这样子怎么还能打仗,让曹操非常头疼。庞统见时机成熟,献上了连环战舟的计策,庞统说道:“我有一策,可以让士兵安稳渡江,”曹操大喜,赶紧向庞统请教,庞统说:“可以把大船,小船合理搭配一下,三十或者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链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用说人了,马都可以在上边行走,”曹操欣然接受了庞统的建议。

庞统能够献上连环计,并说服曹操听从,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知道曹操也是人杰,想骗曹操谈何容易,而庞统做到了,说明庞统名不虚传,和诸葛亮齐名并不过誉。

可惜庞统意外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被张任乱箭射死,如果庞统不遭遇意外,肯定对三国局势有很大影响,庞统不死,会协助刘备夺取西川,诸葛亮则留在荆州,和关羽等人镇守荆州,就不会有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的悲剧发生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夷陵之战了,蜀汉集团不经历那两次惨败,就会十分强大,能不能统一天下不好说,起码不可能是第一个灭亡国家了。

综上所述: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并不过誉,庞统不死,对三国结局会有很大影响,毕竟人才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对于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绝对是中规中矩的。尤其是对于陈寿这个经历过三国时期的晋朝史官来讲,他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准确的。而且陈寿还曾经是蜀汉的官员。为何现在很多人会认为诸葛亮和庞统言过其实呢?还是因为小说演义把诸葛亮和庞统吹的太过头了。绝大多数人最早了解三国历史都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中诸葛亮被写成了无所不能多智近妖之辈。庞统和诸葛亮齐名自然也是不弱。但当这些人了解到真正的三国历史后,他们往往都会觉得,诸葛亮和庞统太言过其实了。这实际上都是因为对比产生出来的感觉。

诸葛亮和庞统这对由水镜先生司马徽认证的龙凤谋士,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毕竟司马徽本身就是一个大才。他的眼光那自然是相当之高的。能被司马会认可,并且亲自给他们扬名的诸葛亮与庞统。其才能自然是不可小觑的。历史上和演义对于庞统的描述比较一致。庞统就是一个军事领域的奇才。但历史和演义对于诸葛亮的描述就差的太多了。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在内政和后勤能力方面的专长的人才,在小说演义中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人。这本身就是虚构。如果按照小说演义的角度来讲,那蜀汉压根就不可能输。可见小说演义有利也是有弊的。

至于庞统不死对于三国的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就要看如何分析了。从大的角度来讲,三国的最终结果是庞统一个人影响不了的。不仅仅是庞统,真正三国鼎立格局形象后,任何个人在阵营对立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可有可无。毕竟三国对抗更多的是在拼经济,拼国力。个人勇武和智商虽然也很重要。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浮云。显然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远远胜于蜀汉。甚至于蜀汉和东吴加起来都不是曹魏的对手。这就决定了三国争霸的结局注定是以蜀汉败北而收场。

但如果我们硬是要较真儿的话,庞统或许还真可能对三国的结局产生一些影响。我们都知道,蜀汉丧失和曹魏争霸的关键就是荆州的丢失。如果庞统还活着,由他执掌荆州,或许就不会犯下关羽的低级错误导致荆州丢失。再比如,就算荆州丢了,有庞统协助,刘备还真有可能重新夺回荆州。再退一步,哪怕是荆州真的丢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庞统,一人执掌军事一人管辖内政。文武结合之下蜀汉还真未必会败。毕竟庞统的军事能力可不比司马懿。再有诸葛亮在后方做好后勤工作,蜀汉还是有一争高下的机会的。当然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诸葛亮不专权的基础上。否则一切假设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