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两员大将,徐晃大败关羽,张辽大败孙权,两人谁更厉害?

优质回答:

徐晃打败关羽被誉为周亚夫,张辽击败孙权,这战绩连曹操也嫉妒。他俩同为曹操心中的五子良将,那谁更胜一筹呢?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深知魏军无水师优势,于是决定改变战略,先取汉中、巴蜀,然后东吴。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他先后去了两趟汉中。不过,大军去汉中便意味着一时半会回不来,后方空虚将使得长江防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此,曹操临走前都会提前布局。不过,敌人往往比他预料的还要可怕。

张辽狂殴孙权

公元215年,曹操发兵征讨张鲁,临行前给东线合肥据点留下一个锦囊,嘱咐“敌人来时才打开”。彼时合肥城由张辽、乐进和李典等三位将领驻守,共计兵力7000多人。

当时,孙权和刘备正在益阳为南郡问题对峙,听闻曹操去了汉中,两人立刻心照不宣,握手言和,分头行事。刘备回益州,孙权则带着10万大军直奔合肥。

眼看着东吴包围了合肥,众将赶紧打开了曹操留下的锦囊,看完后更加一头雾水。原来曹操只交代了简单分工,张辽、李典负责打,而乐进、薛悌负责守,至于后援、如何作战并没有任何指示。如果细品曹老板的心思,重点是城绝不能丢,也没指望张辽、李典能战胜敌人,不过能为合肥多争取几天搬救兵的时间吧。

沉凝片刻,张辽冷静地为众人解读形势:“如今敌众我寡,外援遥遥无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称其疲敝,给予其雷霆一击,挫其锐气。”众将认为可行。

是夜,张辽招募800死士,杀牛宰羊犒劳他们。次日天方破晓,张辽便身先士卒,杀入敌营,在连续杀死几十个士兵和2名将领后,竟突袭到了孙权大旗之下。孙权大呼不好,众将也不知所措,唯有一个劲地往山上跑。

直到缓过劲来,孙权才发现张辽不过带来了八百标兵,便下令围歼敌人。张辽勇猛异常,很快带着几十人突围而去。这时,他听得有人高声疾呼:“将军要抛弃我们吗?”于是,张辽便不顾危险,又一头扎进了包围圈,左砍右杀。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张辽军却越战越勇,而东吴军则望风披靡,不敢再加以阻拦。就这样,张辽军大胜而归,东吴士气低落,而魏军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孙权进攻了十几日,见不能攻破合肥,便下令撤退。他让士兵们先渡河,自己和将领们殿后。尽显仁义本色,不过,他忘了此次碰到的是硬茬。你可以不打我,但我从没说要放过你,这便是张辽,但凡有机会,陷阵营必重现当日雄风!

机会来了,士兵远去,而孙权等人还滞留在逍遥津北岸。还等什么,张辽率领着敢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孙权面前。幸得甘宁与吕蒙等人殊死相搏,以及战马的超常发挥,孙权才侥幸逃过一劫。

10万劲旅攻城,7千人守住城池已然不易,而2进2出包围圈,如入无人之境,还差一点俘虏对方主帅。这情节简直比演义还要神奇,不过这就是真实的张辽。

曹操后来亲自到现场勘查,不禁感叹张辽之勇猛实属罕见,便晋升其为征东将军。此一战也给东吴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上到孙权对其头痛不已,下至三岁小儿听闻“张辽来了”立即止哭。

徐晃击败关羽

公元219年,曹操又踏上了汉中之路,当时东路由张辽镇守,中路由曹仁驻守襄樊,于禁、庞德做后援。不过,曹操还是不放心,刚入汉中,便将徐晃调到南阳宛城,随时增援曹仁。

不久,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曹仁危在旦夕。徐晃非常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化解樊城之围。不过,将士们责备声一浪高过一浪,徐晃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推进。最后,他在距关羽包围圈3丈开外的地方安营扎寨,并鼓励曹仁继续坚守。

这时,曹操与孙权达成协议,决定联手对付关羽。徐晃奉命将孙权的信件射入关羽军营和樊城之内。曹仁顿时士气大振,而关羽开始军心动摇。

此外,曹操又往徐晃这里先后增援殷署、朱盖等共十二营军队

后有援兵,而关羽已经是腹背受敌,如果徐晃此时还不动手,岂非傻子?

不过,关羽的包围圈很坚固,壕沟之外还设置了十重鹿角,徐晃想要强行突破几无可能,除非引蛇出洞。于是,徐晃故意扬言攻打围头,却偷袭四冢。关羽闻讯,亲自率领步兵、骑兵5千人走出包围圈,奔向四冢。这时,徐晃突然带领人马杀出,关羽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连忙向营寨退去。徐晃则紧追不舍,一路紧跟着关羽,轻松地冲进了其营寨内。樊城包围圈因此被摧毁,关羽被迫撤围而去。

曹操听闻后,直夸徐晃有周亚夫之雄风。

谁更胜一筹?

虽说两人都取得了胜利,不过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曹操和孙权的前后夹击下,关羽腹背受敌,已是强弩之末,就算徐晃不出手,关羽也在劫难逃。徐晃此时出手,更像是锦上添花。

如果换做是我,我不会出手,而是坐等关羽确认南郡丢失后,自行解围而去。关羽没有损兵折将,便有实力与吕蒙大打出手,如果再将消息传入成都,刘备再从成都杀过来,那场面将多么精彩!

张辽却不同了,没有任何外援,以7千对10万劲敌,非但寸土未失,还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两度主动出击,将对手打得怀疑人生。这种战绩,完全可以和曹操的官渡之战媲美。

因此,我认为张辽更胜一筹。你怎么看?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小姐姐的网名注明是“说历史”,那就不说演义中大将间拿着大刀对砍的事,好好说历史

张辽与徐晃,都是现在被称为曹操“五子良将”的成员,这个“五子良将”的称谓,来自《三国志•魏书》中,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列作传,并称“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虽是并列作传,可史家自有其严谨的一面,青史是要流传千古的,每个史官有其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从陈寿的排序中,自有其规模,张辽列“五子良将”之首,而徐晃列“五子良将”之末,至少在史家的标准中,张辽是高于徐晃的。

张辽的高光巅峰之战,在于与东吴的合肥之战,张辽以800猛士,突击孙权大营,直杀到孙权麾下,令孙权转身逃窜。后以7千人马,破孙权十万之兵,令江东小心“闻名止啼”。之后常镇魏吴边境,屡败东吴,使孙权始终无法北上。

徐晃的高光时刻,是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并且击败了曹操所派第一路援军于禁后,作为第二路援军,打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至关羽败走麦城,最终为东吴所擒,身首异处。

仅从两人的“高光”战役看,张辽还是比徐晃强。张辽逍遥津之战,对的是东吴君主孙权,主公亲征必是精锐尽出,而且双方兵力悬殊。在此情况下,张辽没有据城坚守待援,而是主动出击,这是需要巨大勇气和智慧的,从战果看,张辽还真是以少胜多,还差点捉了孙权。

徐晃对关羽时,虽关羽刚获大胜,但襄樊城下已经打了数月,关羽已是疲惫之师,而徐晃知道已方还有援军源源而至,襄樊城内尚有曹仁军可随时策应,徐晃的心态是很稳的,关羽则惴惴不安,可以说是必败之局了。徐晃的作战难度,远低于张辽的合肥之战。

张辽早是单独领兵之将,辽东还有斩匈奴单于蹋顿的战绩。徐晃多是随曹操参与的重大战役,听命令完成自己任务就行,压力小了很多。

结论:张辽强过徐晃!

其他网友观点

徐晃和张辽都是曹魏著名的武将,不过他们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却完全不同。许晃号称曾经击败过关羽,而张辽用800人就击溃了孙权。

关羽和孙权,那不是一个等量级的选手。这就好比大学生和幼稚园的孩子一样,战斗力上没有可比性。所以说从这两个案例来看,根本发现不了徐晃和张辽之间的实力差距。

徐晃大败关羽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

关羽那时候是三国一哥,自从吕布死了以后,二爷横行天下,无人可挡。在演义里,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敌。

在镇守荆州六年多的时间里,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都不敢招惹关羽。为什么?因为关羽手里的荆州水军,在当时是最强大的,连东吴都要望而却步。

可是关羽寂寞啊,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刘备和张飞在蜀中天天打仗,那叫一个痛快啊,关羽心里很憋屈,所以当刘备拿下了汉中以后,关羽二话不说,就要北伐。

这回北伐如果打下了襄阳和樊城,那蜀汉得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过了这两座城,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腹地了。

因此当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曹操急眼了,立刻派遣于禁和庞德前往救援。结果关羽利用地势,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从此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打算迁都。

记住威震华夏这四个字,在《三国志》这本书里,只有描述关羽时才用了这个词。曹操这个时候打算赌一把,再次派遣徐晃前去救援,同时写信给孙权,让他偷袭荆州,打下来的地盘曹操一寸都不要。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三国志》

这才有了徐晃和关羽交战的局面,当两人正在战斗的时候,孙权吩咐吕蒙偷袭了关羽的老家荆州,结果关羽是腹背受敌,这才败给了徐晃。

因此说徐晃击败了关羽,其实根本靠不住,关羽本打算与徐晃再战,可惜荆州被偷袭,必须要回去救援,腹背受敌之下,失败也就成了必然了。

张辽击败孙权,那就跟成年人教熊孩子做人一样。

孙权是个守成之主,他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点的呢?就是在遇到张辽以后。当时孙权也不安分,他治理好东吴以后,也想学习自己的父兄,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如果他能够在战场上建功,那就可以不用完全依靠大都督,军权也就能够收归己有。因此他做了各种尝试,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攻打合肥。

孙权所处的地理位置,只允许他从合肥进攻中原,因此拿下合肥是第一要务。结果孙权在合肥遇上了张辽。

当时孙权浩浩荡荡地带着10万大军前来,结果张辽手里只有800人,这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从正面进攻的角度,这场仗基本不可能获胜。

这是正常人的思维,可张辽就是这么秀,他带着800人马果断冲入了孙权的大营之中,孙权大军都懵了,这帮人不按套路出牌啊。

结果张辽把孙权大军搞乱了以后,还带着这帮人安然无恙地冲了出来。这实在是太不给孙权面子了。孙权还在想着怎么找回面子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张辽居然又杀回来了。

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虎为偏将军,薨。子统嗣。—《三国志》

原来刚才张辽转了一圈,没调整好姿势,这回他直奔孙权的中军大帐而来。吴军吓得面无人色,都以为是天神下凡了,10万大军被张辽打得溃不成军。

从此以后,东吴之地的人都不敢提及张辽这个名字,熊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吓唬他们,小心张辽过来抓你走!

个人更加喜欢张辽。

徐晃的确是一位猛将,关键时刻,撑起了曹魏的大旗。可是我更喜欢张辽,因为感觉这哥们实在是太潇洒优秀了。

其实这两个人跟关二爷是好朋友,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当年关羽兵败徐州的时候,是在张辽的劝说下,才投靠了曹操。

早年张辽是吕布的部下,而吕布曾经投靠过刘备,因此张辽和关羽相识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关羽和徐晃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关羽投靠曹操以后,和徐晃成了同事,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当年徐晃曾经向关羽请教过刀法,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大家都是耍大刀的,而关羽的大刀耍得贼溜。

也就是说徐晃算得上是关羽的弟子,而张辽和关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辽还是要略胜徐晃一筹的。

再说战斗方面,徐晃所面对的,那是手臂受伤,年过半百的关羽。从演义角度来说,当时就连庞德都能和关羽不分胜负,可见关羽的确是老了,所以说徐晃能跟关羽打平手,算不上多骄傲的事情。

张辽就不同了,他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兵力,还有那么多年轻气盛的东吴将领。尤其是孙权御驾亲征,士兵的士气应该很高涨。

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张辽能够创造如此出色的战绩,我们不得不叹服。相比较而言,他比徐晃要难得多。

总结:张辽是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唐肃宗时期,评定了古今六十四名将,张辽位列其中,关羽、陆逊也位列其中。但是我们熟悉的所谓击败关羽的徐晃,却没能入围。

虽然这种评价也不能说是权威,可是足以说明。在后世大多数人眼中,张辽的地位,是比徐晃要高的。相比较而言,徐晃就跟晚辈一样。

而且张辽一直都是一军主帅,在镇守合肥的时候,张辽始终都是主要领导人。可是徐晃不一样,就算击败了关羽,依旧还是在夏侯尚手底下做事,未必就能独当一面。如果说张辽是封疆大吏的话,那么徐晃顶多是他手下的某个副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