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优质回答:

庞统不死的话,对刘备集团乃至整个蜀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如果还活着,可以协助关羽镇守荆州、防御吕蒙的进攻,能不能取代诸葛亮当丞相很难说,但至少能够帮助大将关羽应付孙权曹操

庞统与诸葛亮都是刘备麾下的“军事中郎将”,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战死在益州境内。

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离开大本营荆州,去益州帮助同宗的远房亲戚刘璋一起对抗汉中军阀张鲁。

出发前,刘备的谋士庞统等人劝说刘备趁机夺取益州,刘备于是留下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自己则与庞统、黄忠等人率领3万大军浩浩荡荡入川。

可是,刘备进入益州后不久就和刘璋撕破了脸,说好的盟友变成了死敌关系。刘备在益州境内不断攻城掠地,而刘璋则坚守各个关口,想困死刘备。危急时刻,庞统提出了进攻成都的险招。

刘备军队的战斗力虽然高,但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所以处境非常危险。

东汉建安19年(214年),深感吃力的刘备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协助自己,独留大量关羽镇守荆州。这样一来,刘备的主力军团悉数进入川中作战,只留下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独自面对东面的孙权、北面的曹操这两方势力。

诸葛亮等人的军队还没有与刘备、庞统成功会师,庞统就在进攻雒城时因为中箭死去。庞统去世时的地位与诸葛亮基本相当,都在刘备麾下担任“军师中郎将”这样的职务。可见,庞统的能力与诸葛亮差别不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为丞相。如果那时庞统还在,至少也会是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

庞统如果不死,至少还有机会协助大将关羽镇守荆州

公元214年,庞统战死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才平定了益州。不过,由于刘备集团的主力文武班子全部入川,所以荆州的实力也大为削弱,关羽一个人难以应付复杂的局势。

就在庞统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左右,孙权趁刘备攻下益州,立刻派人偷袭荆州。吕蒙、鲁肃、甘宁等人从关羽手中攻下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

刘备虽然想与孙权决战,但是又面临汉中曹操的威胁,显得分身乏力,不得不与孙权平分了荆州。

经过好几轮讨价还价,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划归刘备,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归孙权,史称湘水划界事件。刘备以平分荆州的代价,暂时稳住了孙权集团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破曹操,同年关羽也在荆州一带发动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留部下傅士仁、糜芳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南郡,结果这两人全部投降孙权。

庞统不死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调回荆州支援关羽。如果刘备与诸葛亮经营益州,留下庞统来辅佐关羽的话,刘备还能守住剩下半个荆州。

襄樊之战失败后,由于关羽在荆州孤立无援,再加上部下糜芳、潘浚等人叛变投敌,所以在曹操与孙权的联手夹击下,兵败被杀,刘备集团也彻底失去荆州。

因此,庞统的死亡对刘备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是损失了重要的谋士,第二是削弱了荆州的防御力量。经过这次重大变故之后,刘备集团的实力遭到重创。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心里,丞相的第一人选应该是法正,其次是庞统,诸葛亮最后做了丞相,是因为法正和庞统不幸早世,刘备没得选。如果法正和庞统不死,诸葛亮或许要在荆州呆很长的时间三国命运或许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综合《三国志》里刘备对法正、庞统和诸葛亮的态度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本分析不涉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和倾向,如果按照小说的导向,法正和庞统谁也赶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地位。这里只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分析:

三人里,诸葛亮最早跟随刘备,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其次是庞统,庞统是在刘备得到荆州后,先去投奔了周瑜,做了功曹,主要负责选拔官员,在东吴这一段时间,庞统和孙权的很多重要人物成为了朋友,如陆勣、顾劭、全琮等。

不知为何,庞统放弃了东吴,投奔了刘备。庞统在刘备那开始做了一个耒阳县令,结果没啥政绩,被免了官。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是个人才,当县令屈才了。鲁肃给对手推荐人才,可见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刘备“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地位待遇一样。

第三,法正是在刘备入川时,背弃了刘璋,投靠刘备的。法正第一次见到刘备,是作为刘璋的使者,和刘备拉关系的,没想到,法正为刘备折服,法正心里起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法正、庞统、诸葛亮三人在刘备的心里分量是不一样的:法正最重,庞统次之,最后诸葛亮。

214年刘备鸠占鹊巢,成功占领了益州。法正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蜀郡是刘备集团的大本营,所以蜀郡太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扬武将军掌征战。法正他手中的权力是实打实的,地位明显高于诸葛亮了。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汉末三国时,尚书台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下属有20多个部门,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是尚书令,号称宰相

此时刘备还没登基呢,已经将法正提上了宰相的地位。蜀汉的护军将军是高级将军,掌管中级以上将领的考察和选拔。

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之高,给予的权力之大,法正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人。

再说庞统。刘备除了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之外,还有一个官职是诸葛亮没有的,叫治中从事。治中从事,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管各个部门的文件往来。刘备这时的官职是左将军、领荆州牧,治所在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庞统相当于刘备的一秘,成为近臣、亲信。

此时诸葛亮并不在刘备的身边,而是在临烝(今湖南衡阳市),两地相距千里,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是感情的杀手,异地恋分手多半是距离造成的。上位者肯定优先重用视野里的身边人,由此诸葛亮的权力、地位开始下降。

刘备和庞统亲近,其实还有二人性格相似的原因,庞统这个人不太顾忌礼法,例如他可以坐在地上和树上的长辈司马徽谈论一整天;刘备呢,“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二人为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拘礼法,比较随意。人以类聚,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知己。刘备可以对庞统说心里话,

“我的仁义是对付曹操的手段,是装出来的。”

他对诸葛亮就不敢这么直白,而是将自己打扮成“为了恢复汉室江山”类似高大的语言。

如果不是庞统年战死在雒城,庞统一直会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最后说一说诸葛亮,他成为蜀汉的丞相,说白了就是刘备别无选择。

诸葛亮跟了刘备16年,有10年是在后勤部门,他们的蜜月期只有在荆州一段时间,即207年至211年。

211年庞统跟从刘备进川,214年战死在雒城。这四年时间,庞统一直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署”是暂任的意思。

刘备这个人权利欲太强,喜欢赤膊上阵,不给手下表现的机会。这一点孙权就比他强多了,孙权只是决定打不打,至于怎么打,全交给手下的将领自己做主。

诸葛亮扮演的是后勤部长的角色,“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217年至219年,刘备率军平定汉中,随行的是谋主法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此时左将军府已经不存在了,诸葛亮的官职只剩下军师将军一职,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骤然下降。

这种状况在221年刘备称帝时才改变,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此时已经没有可堪大用的人了,庞统在214年战死,法正病逝于220年。在世大臣中,有能力有忠心的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了。

其他网友观点

引言

让最适合的人才,做最适合的事;把最恰当的人,安排在最恰当的岗位。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要掌握的用人之道。

如果秉着这个用人原则来说,小编认为,即便庞统不死,他也不能入川做丞相。做丞相的,依旧是诸葛亮,庞统或许有可能调往荆州前线去辅助关羽,但诸葛亮是一定要调回刘备身边的。

分析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一个丞相的工作范畴。也要弄明白诸葛亮、庞统二人的各自特点。

庞统所擅长的是军事

关于庞统的能力,我们先来看看庞统其人对自己的评价:

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庞统所擅长者,是霸王之策,分析要害,这种策略特长,适用于军事范畴,并一定适用于整理政务。

而且,庞统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做过统揽国家全貌的政治工作,虽然在治理县务上,曾让人“惊艳”了一把,但一县之地,与一国之地,毕竟是两码事。

可要说到军事,那的确是庞统所长。他的谋略一向以诡诈而为人所知。

刘备到访东吴,他曾劝谏周瑜扣押刘备;而他投奔刘备之后,也是劝谏刘备阴夺益州:

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对于庞统的谋略,从实用上,我绝对是持赞同态度的,但是从道义上,我是持否认态度的。

虽然把我换成刘备,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听从庞统的建议,但我绝不会让庞统来担任丞相这个职位。

刘备已经心有所属

在夺取益州这一点上,诸葛亮和庞统所持的态度是一致的。

早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就给刘备制定了夺取益州的计划,而庞统投身刘备后,也阐述了他对益州的态度:

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从目标上,卧龙凤雏都要夺取益州;从手段上,两个人也都想阴夺益州。那么刘备对他们俩的想法和策略赞同么?

刘备是赞同的,刘备素有大志,他也想兵不血刃的骗取益州,但他要做出来表面工作,所以会显得比较“仁厚”。

既然刘备赞同夺取益州,那么他去益州的时候带庞统和诸葛亮都可以,可为什么偏偏要带庞统呢?这一点有刘备自己的考量。我大胆猜测一下,刘备之所以带庞统,是因为决定了将来丞相非诸葛亮莫属:

1、刘备心中赞同以“阴夺”的方式去益州,可这种方式势必会伤害益州的官员。所以,无论刘备带谁去益州,这个人都会站在益州土著集团的对立面。如果刘备真的想让庞统当丞相,那他不会不考虑这一点,他之所以把诸葛亮留在荆州,是为了保护诸葛亮。让诸葛亮在未来好开展工作。

2、庞统擅长王霸之术,这种谋略有奇效,但损功德。做丞相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之人。我并非是说庞统无德,但以庞统的德行无法统领其他官员,难以服众。

3、诸葛亮追随刘备早于庞统,而且和刘备集团的老人们关系要比庞统融洽。这一优势,让诸葛亮从威望上更适合做丞相。

4、刘备留诸葛亮在荆州帮助关羽,一方面是荆州不稳,关羽的确需要有人帮助;而另一方面也是在让诸葛亮通过治理荆州而熟悉政务,诸葛亮虽然是大才,但也需要实践。刘备的这一安排,就是在给诸葛亮的丞相之路做铺垫。

从这四点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当刘备带庞统踏上益州的时候,庞统就没有了做丞相的机会。所以,即便庞统不死,也不能做丞相。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适合做丞相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丞相的工作职责。

丞相作为百官之长,他的作用是辅佐皇帝处理一切的军国大事,这里我们要着重的突出一个词:一切。

这就是说,丞相一职,考核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军事才能,而是要考核这个人的综合能力。

这个综合能力包含很多,与百官的沟通能力,对百官的工作进行安排,制定律法,制定经济政策,制定外交政策,制定军事战略,这些都是一个丞相需要去做的。

从综合能力上来看,庞统的综合能力是不及诸葛亮的。庞统自己都承认自己不能够识人:

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这是庞统对顾邵说的话,由此可见,在识人善任方面,庞统自己也知道他有所不足。

至于制定律法、发展经济、进行外交就更非庞统所擅长了,起码在庞统的生平中尚没有表现出来。或许庞统也可以,但历史的命运没有给了他机会。

可历史给了诸葛亮机会,诸葛亮担任丞相之后,发掘刘巴开拓经济,同法正、刘巴等人制定律法,早在荆州的时候,就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

起码,从诸葛亮当丞相后,所表现出来的看,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当刘备的丞相。

如果他能力不够,后来也不会进入武庙十哲,也不会让后世所敬仰,成为了后代谋士的精神领袖。

结语

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其实早在隆中相见的那一刻,就已经刻在了历史的车轮上,无法更改。

做丞相,不仅仅是军事才能够就可以,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更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做丞相需要有统领百官的威望,也能得到百官的认同。庞统或许在综合能力上并不弱于诸葛亮,只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

但当刘备带庞统进入益州的时候,并且听从了庞统的建议夺取益州的时候,庞统就已经成为了益州土著集团直面上的对立面。仅此一点,他就难以担当丞相。

所以,即便庞统不死,他最适合的位置也不是当这个丞相。

他最适合的位置,是回到荆州,替代诸葛亮帮助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