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靡世界的诸多IP中,有一个诞生于日本的IP十分独特,那就是哥斯拉。在天灾频发、灾难意识强烈的日本,哥斯拉的存在极具象征意义。
 
哥斯拉既不是什么外星生物,也不是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的某种生物。它带来的灾难不亚于一场天灾,但它的诞生却是彻彻底底的人祸。在一次次本可以妥善处理的小事故中,政府逃避责任,不停掩盖真相,又被“核”这个因素无限放大,最终让灾害一发不可收拾。一如2011年发生并延续至今的福岛核电站事故。
 
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方面极尽推诿之能事,甚至隐瞒核堆芯熔毁这样的严重事故。时至今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顶盖附近仍监测到了每小时1100毫西弗的辐射量,是普通人一年可接受辐射量的1000倍以上。电站周围的广大区域成了无人区,2万名福岛民众被迫离开家乡,至今无法回归。

失信与不透明的“怪兽”
 
提起哥斯拉的“诞生”,就不得不说日本的盟友美国。
 
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秘密进行氢弹试验,附近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受到严重辐射,一名船员很快去世,多名船员罹患辐射病,引起了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核抗议。
 
美国为了掩盖这一事件,与日本政府进行了紧急交涉,提出了总计200万美元的补偿,条件是“日本政府不再追究美方责任”。同年,电影《哥斯拉》在日本上映,其创作及后续的风靡都受到了“第五福龙丸”事件的影响。哥斯拉从此成为一代IP顶流,被反复翻拍。

电影中,哥斯拉常诞生于“不可告人的核试验”,或“人为引发的核事故”,这个散发着核辐射、令人绝望的存在,是人们对核能利用中未知因素的恐惧的具象化。
 
在圈哥眼中,哥斯拉的出现包含着双重隐喻,它既将核威胁实体化,更暗喻“掩盖真相”“逃避责任”等人祸与“核”这一要素的叠加。哥斯拉之所以能在近70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日本社会对第二重暗喻的担忧。
 
进入21世纪,哥斯拉电影一度因票房不佳被雪藏。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哥斯拉又再度风靡。2014年,成本1.6亿美元的哥斯拉电影在全球拿下5.24亿美元票房;2019年的《哥斯拉2》票房也达到3.8亿美元。
 
今年年初,在疫情肆虐中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依旧斩获4.66亿美元。最为魔幻的是,在电影上映期间的4月1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直接接触过核材料的污水排入大海。当时就有网友吐槽说,怪不得新哥斯拉这么强大,一定是喝了福岛的核污水。

现实,给哥斯拉增添了无尽的想象空间。10年来,日本方面对核事故轻描淡写、隐瞒真相的姿态,是相关国际机构和专家的共同印象。
 
事故初期,时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曾对媒体说,在他亲往日本与当时的日本领导人会晤之后,日本政府才提供了更多事故信息。
 
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津田敏秀等人2015年曾在国际医学杂志《流行病学》上发表论文指出,受核泄漏影响,福岛儿童甲状腺癌罹患率是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到50倍。但东电和日本政府始终拒绝承认其关联。
 
曾担任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的俄罗斯防辐射科学委员会成员瓦列里·斯捷潘年科说,他曾多次诘问日本同事,为何不对福岛核灾民进行人口剂量回顾性分析,所有专家学者都选择沉默或语焉不详。
 
10年来,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多次隐瞒核泄漏事故,故意回避事故带来的危害。目前到底有多少核物质泄漏,是日本政府和东电都无法直面回答的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由于数据匮乏等原因,现在仍然难以十分准确地估计福岛核事故对周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来自日本官方的信息,依然是千篇一律的“核事故影响有限”“善后处理进展顺利”等等。

日本政府的“前科”
 
自问世以来,评论家对哥斯拉形象的解读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广岛、长崎原子弹的某种化身,还有的说是二战中日本罪责的化身。
 
圈哥认为,哥斯拉之所以能在近70年的时间里持续在日本社会引发巨大的共鸣,一方面与历史上日本发动二战并最终遭受核打击有关,一方面也反映了在那之后的70多年时间里,日本社会对历史罪责的反省从来没有完成。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冷战战略主导下,大批日本战犯不仅没有被追责,反而摇身一变成了美军的座上宾,成为战后日本政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只要跟对了人,什么责任都不会有”。日本经济、社会在这种畸形的“战后转型”中快速完成了“复苏”。

此次日本政府宣布排放核污水入海,并宣称经过其消除放射性物质装置(ALPS)处理的过滤水“安全”后,美国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并赞赏日本的“透明”。
 
而根据日本 TBS 电视台 2020 年 3 月 8 日播出的特别节目 “东日本大地震特辑”调查发现,核废水的污染程度“差异很大”,约七成污染水超出法规标准。另外,即使经过处理,废水包含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如锶和铯,一旦超过安全标准,它们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乃至增加患癌风险。美国《科学》杂志则刊文指出,ALPS在净化处理过程中,会不时漏掉钌、钴、锶、钚等放射性寿命更长且更危险的同位素。
 
联合国有毒物品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二次处理也无法保证完全消除。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据日本《日刊现代》网站4月报道,自2013年东电运行ALPS以来,ALPS始终处于“试运行”阶段。在4月14日的日本参议院资源能源调查会上,日本共产党籍参议院议员山添拓指出,ALPS连“正式运行”前的检查都还没完成。针对这一质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更田丰志承认,因急于处理核污染水,省略了一部分ALPS运行前的检查手续。
 
日本龙谷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大岛坚一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亲口承认ALPS正式运行检查手续尚未完成,这事非同小可,意味着“政府也好,东电也好,都没有处理(核污水的)资格”。
 
9月10日的新闻则显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ALPS排气装置出现破损,在全部25个装置中,有24个出现破损。对此,东电竟然称,这些设备2年前就曾出现破损,但当时只是对这25个装置进行了更换,没做任何调查,也没对外公布。
 
核泄漏事故的影响远未消除,新的“哥斯拉”(核污水排放)又要来了。

“哥斯拉”不会自动消失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是重要的食物、能源来源,更是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圈哥觉得,无论是基于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的“案底”,还是考虑到核污水处理中会出现的大量不可控因素,福岛核污水的处理方式决不能让日本擅自决定。到底采取什么方式,现在应该、也必须由国际社会共同决定。
 
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的决定公布以来,中俄韩等近邻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均表达了反对和关切。日本在未与国际社会和利益攸关方协商一致,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出于本国私利,单方面选择对自身经济代价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却把最大的环境健康安全风险留给世界,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全人类,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前几天,一度为日本排放核污水“背书”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变了口风,宣布将组建国际调查团于12月前往日本调查,并表示,相关国家的分析机构可以参加日本实施的海水和鱼的放射性物质监测。
 
圈哥想说,虽然尚不知事情最后走向何方,但这至少是往理性、正确的方向上挪了挪,证明在此事件上,国际社会的压力是管用的,这种压力也必须继续保持。毕竟,电影中的哥斯拉或许会按照“编剧的要求”自己消失,现实的“哥斯拉”可决不会自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