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遛狗系绳被正式写入了法律,文明养犬厘定法律边界。
 
近年来,不文明养犬行为造成的摩擦冲突不断。今年8月,在重庆渝北区远大山亲子教育公园里,工人余师傅在给一家门面做装修,中途他去工地附近上厕所,返回路上却遭遇一条黑色大型犬的袭击。公共视频显示,余师傅沿着墙壁走过来时,这只狗突然扑向他,并追着他转了好几圈,最后咬了余师傅臀部两口。事后调查得知,该大型犬为公园内一家马场的员工饲养,事发时养犬人没有对该犬系犬绳。
 
类似这样的狗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犬只伤人引发狗主人与路人冲突背后,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隐患——狂犬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狂犬病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造成5.9万人死亡,其中95%的病例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在这些病例中,大约99%的病毒来源于狗。
 
近10年间,我国狂犬病防控成效明显,发病数逐年下降,但狂犬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0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202例,死亡人数188例,病死率约为93%。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数逐年减少的原因,除了接种狂犬疫苗的观念逐渐普及外,还得益于日渐清晰的养犬管理政策。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以前,我国已有相关规定对养犬许可、养犬过程、惩罚措施提出规范。

 
 
1980年出台的《家犬管理条例》是我国最早的犬类管理相关条例,明确规定了“县级及以上城市及近郊区、新兴工业区禁止养犬”,并对狂犬疫苗注射和犬伤人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此后四十年,养犬条例未做修订,《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典》等一般法、行政法中有针对“饲养动物伤人”的处罚。直到2021年5月,《动物防疫法》出台,对养犬过程中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
 
在中央出台国家层面的《动物防疫法》之前,一些省市也通过地方性立法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当地养犬管理问题。我们对4个一线城市和15个新一线城市的养犬规定作了分析,发现各大城市管理政策各不相同。
 
在养犬登记环节,大部分城市会从养犬区域、犬只种类、犬只身高、养犬数量等层面对养犬管理进行限制。
 
大部分城市都会将城市划分为养犬严格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在严格管理区内大多对养犬数量、养犬种类、犬只身高有着限制,但在一般管理区的限制条件会宽松很多。而上海、深圳、郑州、东莞、佛山没有分区域管理,而是采用全城一套管理政策进行养犬约束。
 
对犬只身高限制最严格的城市是北京,犬只站立肩高超过35cm就会被禁养,这意味着多数大型犬都无法在北京生活。
 
大多数城市规定在严格管理区内,每户仅限养1只犬,但深圳、重庆、西安、郑州、东莞、佛山并没有限制养犬数量。

 
 
为了杜绝恶犬伤人,各城市会限制养犬种类,将一些烈性犬、大型犬排除在外。19个城市全部规定禁养扭玻利顿犬、藏獒、牛头梗、阿根廷杜高獒犬。

 
 
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犬种,包括秋田犬、萨摩耶、阿拉斯加在内,在许多一线城市竟然都是禁养品种。这些犬种虽然大多性格温顺,但因为体型过大,被归类为大型犬而被禁养。

 
 
即使“铲屎官”通过了养犬登记环节,在养犬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城市养犬管理规定的各种限制。
 
大部分城市都禁止宠物犬乘坐公共交通,但允许主人携带宠物犬在司机同意的情况下乘坐出租车。然而在西安、郑州和合肥,除了私家车,宠物不能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
 
有些城市限制宠物犬出户时间,例如杭州,养犬人需要注意不能在19时至次日7时之外的时间遛狗。
 
出门遛狗时,养犬人要记得为犬只拴上牵引带,部分城市对于牵引带的长度进行了限制,让犬只外出活动时只能在养犬人身边小范围活动。也有城市要求犬只外出时需佩戴嘴套,防止伤人。

 
 
如果没有按照以上规定管好自家宠物,“铲屎官”们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惩罚:

 
 
值得一提的是,各城市出台的相关养犬规定中,大部分都有“不得虐待犬只”“不得随意遗弃犬只”等规定。可见各城市的养犬规定,既是对市容市貌的规范,也是对于动物的保护。
 
大城市对于犬只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做一个文明养犬人,既是对狗狗的负责,也是对于整个城市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