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学名为大鲵,早在3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是和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恐龙灭绝后,娃娃鱼却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水中活化石”。
成年的娃娃鱼体长超过1米,体重可达几十公斤,最大的娃娃鱼体长达到了1.8米,重约59公斤,这一体量几乎和一个成年人相当。野生的娃娃鱼数量稀少,生长缓慢,非常珍贵,和大熊猫一样都被人们视为“国宝”。
 

 
然而在某些地区,娃娃鱼却因为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被搬上了餐桌,市场售价不断攀升,一斤就能卖到1500~2000元。在暴利驱使下,很多村民上山展开地毯式搜索,野生娃娃鱼因此惨遭滥捕,种群生存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娃娃鱼在秦岭被疯狂捕捉
在30多年前,秦岭山区是国内娃娃鱼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河流山涧中经常能见到娃娃鱼的身影。在利益链条并未形成之前,秦岭山区内捕捉野生娃娃鱼的现象非常少见,娃娃鱼的数量非常可观。
 

娃娃鱼
据秦岭黑河的老人回忆,在80年代夏季黑河及其支流的小溪中,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野生的娃娃鱼,数量1~5条不等,零星分布于碎石滩和河沟里。这种动物头部宽,身体扁,爬行速度缓慢,当时有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一物种。
进入90年代以后,秦岭的娃娃鱼迎来了一场劫难,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开始涌入大山抓捕娃娃鱼。据调查,有些捕猎者一个晚上就能抓到上百条,整个溶洞中的幼苗几乎全被“一窝端”。后来随着数量锐减,同一片水域一晚上能抓到的娃娃鱼仅有2~10条左右。
 

娃娃鱼喜欢阴暗、安静的生活环境
抓捕娃娃鱼及幼苗的人,以当地居民为主,也有一部分是从外地赶来的散户。对于抓捕的娃娃鱼,幼苗基本都流向了陕西南部以及华南地区的娃娃鱼养殖场,成年个体则直接卖给周边的高档餐馆。
据秦岭渔政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反映,90年代时一公斤野生娃娃鱼能卖到4000多元,在港台、华南以及东南亚市场是一种名贵的滋补佳品。但是近几年,野生的娃娃鱼已经非常少见,黑市价格也涨到了7000~8000元/公斤。
 

2016年,郑州一市民发现一条娃娃鱼
早在1988年,娃娃鱼就被列为了我国的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私自捕捉和交易均属违法行为。近年来,秦岭山区的执法人员加大了监察打击力度,多部门联合对偷捕者进行围堵,抓到后一律严惩,有效遏制了滥捕娃娃鱼的现象。
野生娃娃鱼为何会陷入危机?
野生的娃娃鱼生命力顽强,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即便几个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娃娃鱼抗逆性强,似乎不太容易陷入生存危机。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野生娃娃鱼濒危的呢?
 

野生娃娃鱼
野生娃娃鱼的致危因素并不简单,总结起来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山区环境遭到破坏,水质条件恶化,娃娃鱼的栖息地受到了污染。娃娃鱼生性喜静,遇到噪声刺激时受精卵就有可能无法正常发育,亲本的体质也会因受到惊扰而变差。
更严重的是,随着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山区的水流被严重污染,人为活动更是直接破坏了娃娃鱼的栖息地——陕西周至县的“大鲵洞事件”便是活生生的惨痛案例。
第二,无节制的过度捕捉。民间捕捉娃娃鱼的力度可以用“滥捕”一词来形容——无论大小都被一网打尽。
 

娃娃鱼幼苗
娃娃鱼的自然寿命可达数十年,生长缓慢,世代更新时间长。新生的幼年娃娃鱼体长仅有3公分,需要15年才能发育成熟(野生环境下)。当个体长到1.5~2.5公斤时,雌体的产卵量在400~600枚左右,繁殖能力低。因此,娃娃鱼的野生种群一旦遭到过度捕捞,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再次恢复,滥捕很容易造成致命打击。
不法分子之所以会专门捕捉娃娃鱼的幼苗,目的是卖给各地的养殖场。养殖场虽然也可以自行繁殖幼苗,但在90年代,国内娃娃鱼的养殖才刚刚起步,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活率非常低。于是,成活率更高、更容易获得的野生苗种就成了“众矢之的”。
疯狂的娃娃鱼养殖
娃娃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以及观赏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在养殖端掀起了一股股热潮。
 

娃娃鱼的养殖
国内的娃娃鱼养殖始于1978年,湖南省桑植县的大鲵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率先着手养殖,4年之后便突破了亲鲵繁殖技术,成功培育出了109条幼龄娃娃鱼——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人工繁育的娃娃鱼幼苗。
娃娃鱼的养殖,不可谓不暴利。在陕西等地,最早一批掌握娃娃鱼饲养技术的养殖户,基本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娃娃鱼的暴利产业持续了十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集中涌入娃娃鱼市场,养殖产量逐年升高。
但是从2012年开始,国内的娃娃鱼价格却集体下跌,甚至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于养殖成本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因为规模化养殖导致产量提升,大量娃娃鱼集中出塘上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第二则是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影响,限制性的消费条例导致高端市场大幅缩水。
 

工厂化养殖
由于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很多养殖户经常面临“无论卖不卖都会赔钱”的困境,一批又一批养殖户因此被集体劝退。如今,娃娃鱼养殖业的野蛮增长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整个行业越来越趋于理性。
顺便多说一句,娃娃鱼是国家保护动物,要想养殖必须提前向当地渔政部门申请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以及运输证等,否则均属于非法养殖。
灭绝风险依然存在,保护还不能放松
娃娃鱼的人工养殖在国内一度如火如荼,堪称疯狂。截止到2020年,各地科研机构和养殖场繁育的苗种数量已达到2500万~3000万尾。
 

娃娃鱼
然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并没有因此改变娃娃鱼的生存等级,野外物种依然定级为“极危”状态。这主要是因为相关调查表明,野生娃娃鱼的数量依然呈下降趋势,估计目前仅存5万多条。统计数据表明,和上世纪50年代相比,国内的野生娃娃鱼至少下降了80%。
虽然科研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但依然值得我们深刻警醒。娃娃鱼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如今却只分布在湖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局部地区,生境支离破碎,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更令人痛心的是,民间依然存在偷捕娃娃鱼的现象——只要黑色的利益链条没有完全斩断,野生娃娃鱼的灭绝风险就始终存在,保护就还不能放松!
 

 
保护娃娃鱼需要广大群众积极监督,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还需要提高增殖放流数量,有序恢复野生种群。只要各界积极行动起来,相信野生娃娃鱼终能脱离危机,再次回到溪流山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