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核反应堆是芝加哥一号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CP-1),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1942年底(曼哈顿计划期间)由著名物理学家费米(EnricoFermi)领导的小组在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建立,是人类原子能时代的开端。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核反应堆等相关内容。

芝加哥一号堆简介

芝加哥一号堆是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由费米、康普顿领导的冶金实验室(MetallurgicalLaboratory)小组在芝加哥大学StaggFieldStadium内建成,1942年12月2日内部成功产生可控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为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基。这台核反应堆没有防辐射或冷却系统,费米描述它为”一堆简陋的黑砖和木头“(acrudepileofblackbricksandwoodentimbers)。芝加哥一号堆的遗迹存在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HistoricLandmark)和芝加哥地标(ChicagoLandmark)。

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GateWoods),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了后来的芝加哥二号堆(ChicagoPile-2,CP-2)。二号堆所在的位置就是后来著名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核反应堆历史沿革

早在1929年,科克罗夫特就利用质子成功地实现了原子核的变换。但是,用质子引起核反应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质子与目标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机会也非常之少。

1938年,德国人奥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铀原子发生了碰撞。这项实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使铀原子简单地发生了分裂,而且裂变后总的质量减少,同时放出能量。尤其重要的是铀原子裂变时,除裂变碎片之外还射出2至3个中子,这个中子又可以引起下一个铀原子的裂变,从而发生连锁反应。

1939年1月,用中子引起铀原子核裂变的消息传到费米的耳朵里,当时他已逃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费米不愧是个天才科学家,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直观地设想了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开始为它的实现而努力。费米组织了一支研究队伍,对建立原子反应堆问题进行彻底的研究。费米与助手们一起,经常通宵不眠地进行理论计算,思考反应堆的形状设计,

有时还要亲自去解决石墨材料的采购问题。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计划期间,费米的研究组人员全体集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StaggerField的一个巨大石墨型反应堆前面。这时由费米发出信号,紧接着从那座埋没在石墨之间的7吨铀燃料构成的巨大反应堆里,控制棒缓慢地被拔了出来,随着计数器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响声,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计数器的声音响成了一片,这说明连锁反应开始了。这是人类第一次释放并控制了原子能的时刻,这个反应堆被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

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水冷堆,电输出功率为5000千瓦。1956年,英国也建成了原子能电站。原子能电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对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感到忧虑和恐惧,因此出现了反核电运动。其实,在严格的科学管理之下,原子能是安全的能源。原子能发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水平,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水平实际并没有多大差别。

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原子能发电站由于操作错误和设备失灵,造成了原子能开发史上空前未有的严重事故。然而,由于反应堆的停堆系统、应急冷却系统和安全壳等安全措施发挥了作用,结果放射性外逸量微乎其微,人和环境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充分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能保证原子能的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