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表示新的学期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
 
教师轮岗制,响应“双减”政策落地。中办、国办“双减”政策强调,各地要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教师流动,直指义务教育均衡的第三大关口。
 
教师流动不是新鲜事,早在2006年就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更进一步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需要制度保障,教师轮岗多大比例合适呢? 该意见指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201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教师轮岗比例做出规定:区域内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校长教师每学年到农村学校、一般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北京、上海、深圳,作为全国教育风向标城市,三地都提出了实施教师轮岗制。上海于今年1月出台指导意见,深圳于7月底就教师轮岗相关制度公开征求意见。
 
上海的指导意见规定,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流动到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支教3年。
 
据悉,在义务教育阶段,日本、韩国均设有明确的校长及教师流动制度。日本每三到五年就要轮换一次,按每年20%的轮岗比例,五年之内学校的老师全部都可以轮换一遍。
 
基于此,交流轮岗并不是少数固定老师的义务。 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高伟介绍,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东城区将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干部三个层面选派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派出优秀干部及骨干教师在全区统筹分配,一般小学、初中校则选派新任教师或有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到教育集团龙头校全职交流轮岗。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目前北京市已有东城区、密云区两个试点区,在2021年年底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2
 
面积
 
北京教师轮岗计划发布后,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浮出水面:东西城海淀的教师,会去丰台石景山等区轮岗吗?
 
北京的政策显示,轮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城区完善学区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交流轮岗。二是针对远郊区,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记者指出,东西海的教师去丰台石景山等区域轮岗,出发点是好的,但的确是任重道远,需要时间。与其跨区域教师轮岗,不如在打通当地教育“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利用目前东西海的优质资源,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带动郊区教育“自力更生”。
 
此前,北京也曾探索过将海淀、东城的教师流转到延庆、密云等远郊区县,但实际成效并不是很成功。目前跨区域间的流动,采用的是线上“双师课程”的方式,帮助当地更好地打通教育的“造血”功能,指导利用当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教育服务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在跨区域的学校教育质量问题上,靠教师轮岗来解决实际上效果有限,特别是在教师对新学校教学情况等各方面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过去一些地方的跨区域轮岗,导致最后双方都受损,即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都感觉不理想。
 
长远来看,应该是在一个区域内实施教师轮岗,如果有必要,再安排少量的跨区域教师轮岗。 跨区域轮岗要解决的问题比在区域内轮岗要多得多,需要协调的各方面要素也更多。
 
据悉,为确保不同学校、城乡以及地区之间师资均衡配置,日本设有多种教师流动类型。日本中小学教师既可以在县域范围内流动,也可以跨区域流动。当然,跨区县流动是所有流动形式中占比最小的,且主要集中在较大城市之间。
 
另外,不少人觉得北京面积很大,教师跨区域流动会带来通勤、住房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轮岗教师群体的日常生活。
 
梁挺福指出, 目前教师轮岗优先在比较成熟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内部进行,而非跨城区轮岗。
 
而学区内轮岗或成熟的集团化办学内部轮岗,其实已经是在统筹兼顾教师的生活空间及岗位流动利弊后做出的决策。这对于轮岗政策的实施效果等都比较有利,也免去了轮岗教师的后顾之忧。
 
3
 
系统
 
大面积大比例的轮岗,打破教师流动的壁垒,激发教师成长的一池活水。
 
当然,促进师资均衡,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简单的轮岗。
 
储朝晖认为,教师轮岗最关键的地方,是轮岗教师和学校的相互了解、相互认可,这是提高交流轮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它不简单是一个人的变动,实际上涉及一个团队一个组合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调整才能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而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突破财源均衡、生源均衡与师源均衡三大关口,让三者在同一教育系统中相辅相成。
 
人们呼吁教师定期流动,促进了师资的均衡。近年来,禁止考试选拔、多校划片、公民同招等措施相继出台,则是为了保障生源的均衡。
 
不久前,北京西城区严格执行多校划片,引发热议。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如今均执行了严厉的多校划片政策。
 
同时,优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由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多种因素长期合力形成,共同构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跟不上,再好的老师也是枉然。
 
储朝晖指出,在学校建设层面,最关键的是要减少行政对学校自主教学的干扰,尽可能地让学校有更高的自主性。
 
梁挺福指出,财源、生源、师源三者均衡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硬件”,学校后期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更多却是依靠家校合作和加大名师投入,这是学校建设需要的“软件”投入。
 
可以说,这次“教师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密钥”,而后期“家校合作”是均衡教育资源后建立优质学校的“关键”。
 
“轮岗,还是来了。”
 
对“教师轮岗”这个概念,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教师马剑并不陌生,“从我入行开始就听到这个词,这么多年过去了,看来这次是要玩真的了。”
 
8月25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双减”政策下推出的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规则。新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对象为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和在编在岗教师。
 
早在2007年,北京市教育部门曾明确表示过,北京不会推行、也不提倡教师大轮岗。
 
十几年过去了,北京准备好了么?

 
到底怎么轮?
 
“说真的,我不确定教师轮岗到底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到底怎么轮才会有效果?”马剑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在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向北京部分区教委致电询问轮岗计划和执行方案,几乎所有的反馈均为,“一切以北京市教委要求为准。”
 
据了解,北京市将在东城区和密云区率先开始试点工作,后续将再启动6个区的轮岗工作,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描述,人们得知, 教师干部的轮岗工作范围是9年义务教育阶段 ,也就是说,面临高考的高中教育目前并不在轮岗的范畴之内。
 
在马剑看来,一线教师的轮岗,需要考虑的维度有很多。轮岗的频率、范围、周期以及对象,每一个环节都将决定教师轮岗工作能否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均等化。
 
跨区轮么? 北京市面积很大,有16个辖区,如果全部打破行政区划进行教师轮岗,会为教师的通勤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
 
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的轮岗工作,将不会打破行政区划,而是在学区内进行轮岗 ,干部教师不用承担远距离工作地点的变化,不会对教师的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不跨区轮,北京市每个区的教育资源本就严重不平衡,轮岗工作会不会变相增大区与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马剑说。
 
其次,关于基层干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同样会因轮岗而凸显,相关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级,这些内容和学校本身的规划和教师工作的工龄息息相关。 当这个规则被打破,参与轮岗的教师将提高福利待遇还是降低晋升空间,这其中的未知性都会让轮岗的干部教师不安。
 
“如果参与轮岗的都是学校中在教学和管理上处于较为边缘状态的教师,轮岗不仅无法起到优秀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目标,甚至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马剑继续发问。
 
此外,更令人关心的问题则是,轮岗的时长。
 
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充分考虑到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在工作方案中提出,干部教师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至少是一学期,甚至是一个成长周期,在学段中保持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小学可能还好,以初中为例,仅仅是轮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很有可能会为日常教学和学生接受教育制造障碍。至于正副校长的轮岗,正常学校中新上任的校长,第一年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他轮岗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学校里的老师员工都认不全,什么工作也开展不了。”
 
“这些后续的内容,真的想清楚了么?”
 
面对即将实施的轮岗政策,有观点认为,校长教师的轮岗有利于教师间交流教学教改经验,并且可能会打破优质师资力量一校独有的格局,大家就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授课方式进行充分交流,最终或可促使教师和学校向优秀看齐。
 
事实上,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过不同形式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已有25年的历史,从结果上看,效果并不理想。 不少曾开展过的轮岗工作,最终或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并未从根源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反而增加了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不安全感。

2
轮岗,绝非易事
 
在马剑看来,教师和校长轮岗,显然目的是为了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让更多孩子可以接受到质量相对平均的教育,也能减轻不少家长因为学区带来的焦虑感。
 
“这事从目的上看,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具体轮岗的细则,虽然北京市教委给出了部分内容,但是马剑认为,在执行操作层面上,还不够细。
 
“中小学教育和高校教育不同,每个学校的教师备课都是有自己的特色和模式的,这种模式是基于学校的目标、学生的基础层次、教学的节奏等通盘考虑的,一般来说是由整个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共同完成备课。为了教育的精准性,备课中要考虑很多现实的客观因素,从而最终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这其中,备课组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轮岗,是轮几个老师出去,还是将一个备课小组都轮出去?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教研组的负责人都是接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不在轮岗的范围内,这就说明备课小组不会以整编的方式轮出去,这样轮岗的效果显而易见地会打折。”
 
“而且,由于各学校传统不同,各区教委对于不同学校的要求也不同,给予的目标压力也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学校的老师会针对截然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如果要求和压力不改变,单纯轮岗教师,可能会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
 
“坊间总是强调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带来教育资源的差异,但从我个人而言,你把我轮人大附中去,我内心里并不虚,反而我的教学工作可能会更容易,但是你把人大附中的老师轮我们学校来,他(她)可能从心理上要比我虚,因为他(她)除了负责教学本身,可能还要面对此前职业生涯从来没有见过的情况。”马剑说。
 
对此,曾就职于人大附中已退休的教师刘琳对记者表示, 无论是教育资源处于优势一方的学校还是劣势一方的学校,想要教师轮岗能见到效果,最重要的是周期,而不是数量。
 
刘琳介绍称,以人大附中为例,学校已经呈集团化发展多年,教育集团下有多所学校,人大附中的方式是直接将学校内优秀的教育资源委派到集团校工作,这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常驻集团校,而不是采取轮岗的方式,属于直接输出教育资源,这样的方式从结果上看,比轮岗的可持续性更强,针对性也更强。
 
“人们总是习惯性用学生的成绩来给老师打标签,学生成绩好,老师就是好老师,学生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差老师,这太片面了,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真要是轮岗,我觉得轮3年都不够,但是轮更长的时间,要面临的教师待遇和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更多,如果轮的时间短,那就还不如不轮。”刘琳说。
 
对于家长而言,在经过最初的窃喜后,绝大部分家长回归了理性,在采访中, 家长们均对记者表示,自己乐得见到打破高价学区房的政策出台,也乐得让教育资源更平均,更乐得看到“双减”一系列政策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但其中一位受访家长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相比,从压力和重要性上还是要弱得多,但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处在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中学习。不断尝试和调整,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也许是良性的,但是对于个体的孩子而言,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同样是令人焦虑和无奈的。”

3
 
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均等化么?
 
“恐怕永远都不能绝对均等,但是我们可以向着那个目标努力。”任职于北京市丰台区某中学校长的李卫对记者表示。
 
“从我个人而言,是支持教师和校长轮岗的,即便是让我离开耕耘了多年的学校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也支持。”
 
在李卫看来,以北京市为例,各大中小学招收教师的标准已经较之曾经有了很大提高,曾经是优秀的研究生前往重点学校任教,普通本科师范毕业生则前往普通学校任教,如今绝大多数学校招收教师的标准已经都提高到了研究生水平线上,从新教师入职的情况看,年轻师资本身的差异不大。
 
让年轻教师在从业过程中不断拉开差距,正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的结果之一。 那么轮岗可以从一部分情况上,解决年轻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瓶颈和发展问题,也为他们突破提高自己提供了可能性。
 
“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在我看,能最终站到讲台上的老师,在教书这个基本条件上,不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授课能力,至少都是有保证的。而育人方式的不同,才是教师产生最终差别的关键所在。”
 
李卫表示,“ 只能教好原本考90分的学生,而不能教好原本考40分的学生,那么这个老师不能叫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反之亦然。 轮岗正是可以让教师本身见到与自己平日工作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学生群体,从有教无类的传统教育观点上看,轮岗的意义也是积极的。”
 
即便如此,李卫同样认为,轮岗工作需要非常详细和缜密的计划和推进模式,不然很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走弯路,碰钉子。
 
但教育,容不得再走弯路了。
 
在采访中,马剑也提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发展问题,“其他行业从业者工作表现好,就可以跳槽谋取更好的工作和待遇,但教师跳槽其实很难。”
 
“不少中小学限定了教师改换门庭的要求,既有年龄的要求,也有职称的要求,比如只接收40岁以内的高级教师。但事实上,部分学校为了限制优秀年轻教师外流,保持稳定的师资队伍,往往会延迟评定教师的职称,当教师的职称达到跳槽的要求时,年龄却也远远超过了对方的要求,所以在同一城市的教师不断改换学校的可能性很低。”
 
在马剑看来,教育资源均等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目标,因为面对的学生和环境不同,针对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显然不适用精英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个阶段更多还是一个过渡性、知识性、习惯性的教育模式,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教育习惯和对待知识的态度,甚至是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只不过大家显然更看重分数。
 
“想要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如果可以改变现行的升学模式,避免过早教育分层,提高教育效率,再辅以教师校长轮岗的模式可能效果会更好,如果升学模式不改变,那么做的这些调整,最终能有多大的效果,是非常难以判断的。”李卫说。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李卫以一天三个会议的节奏工作着,马剑则按照正常开学计划备课,只有退了休的刘琳在家落得清闲,三人都迫切想要了解有关轮岗工作的后续进展。
 
从目前看,想要最终达到教育部门期望的好结果,还需要解决过程中许多不确定因素。 到年底,试点区域和学校,或许会给出更清晰的轮廓和发现更实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