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故事,诸葛亮为了实现当年的隆中对,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北伐曹魏的战略有个安稳的大后方,亲领大军南下平叛,最后不仅剿灭了南中雍闿、朱褒等反叛豪族,更是七擒七纵降服蛮王孟获,最终令南蛮倾心归附。
虽说与北伐所面对的曹魏势力无法相提并论,但诸葛亮南征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小的障碍,特别是当时的南中地区是实实在在的不毛之地,环境十分险恶,像是泸水和毒泉这类的天然陷阱就给蜀军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了解过这段故事,特别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朋友相信都有一个疑惑,如今的云南是四季如春的旅游胜地,实在让人难以联想当年诸葛亮当年所遇到的场景,而且又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难免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里面,那其中的那些泸水和毒泉,真的有那么致命吗?甚至说,真的存在吗?
 

 
诸葛亮南征是发生在刘备在称帝后不久在夷陵被陆逊击败,其后病逝永安的时候,这时益州豪族雍闿趁机策动朱褒、高定,并联合南王孟获一起作乱反叛。诸葛亮为了保证北伐中原无后顾之忧,不得已只得亲率大军南征,这段在《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也有提及,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
当时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区都是荒蛮之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虫蛇遍布,是“不毛之地,瘴疫之乡”,可以说到处都有未知的危险,而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在泸水这里就第一次体验到了其中的险恶。
诸葛亮首战击败孟获,孟获见打不过就先退到泸水南岸,准备凭泸水天险和地形之利坚守,让诸葛亮军队知难而退。
众酋长从其计,尽拘船筏于南岸,一带皆筑土城,依山傍崖之地,高竖敌楼,楼上多设弓弩炮石,准备久处之计。
 

 
这样的障碍自然是难不倒诸葛亮的,他派马岱到泸水下游沙口水浅处渡河,准备切断孟获粮道。
马岱欣然去了,领兵前到沙口,驱兵渡水;因见水浅,大半不下筏,只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马岱大惊,连夜回告孔明。孔明随唤向导土人问之。土人曰:“目今炎天,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有人渡水,必中其毒;或饮此水,其人必死。若要渡时。须待夜静水冷,毒气不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
谁想马岱领兵按诸葛亮之计准备在潜水口渡河却中了泸水之毒,士兵多中毒而死。后来,诸葛亮还是听了土人的建议才顺利地渡过泸水,截断了孟获粮道,再次击败并生擒了孟获。
 
至今学术界对诸葛亮当年渡过的泸水的具体地点持有争议,一些人认为是金沙江(今云南晋宁一带),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怒江(今云南与缅甸越南边境一带)。但以古代的行军能力来看泸水更有可能是金沙江。
 

 
金沙江,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是典型的峡谷型河流。
虽然金沙江沿岸植被茂密,动植物遗体如果在高温下分解,可能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硫化氢有剧毒。
但金沙江水量大,流速快,带动江水大量快速流动,按理说动植物遗体产生的微量有毒气体是不会形成沉积,也不足以致人中毒的。但是,如果是当地其他流速缓慢的河流,或是小盆地地形河段,这些毒气就会在河中长期积累,一旦有人下水搅动或因天气炎热蒸发,有毒气体逸出而使人中毒,那就有可能了。
 

 
泸水之后,诸葛亮遇到的地理威胁就是秃龙洞上的四眼毒泉了。诸葛亮击败了孟获的刀牌兵,继续前进,而孟获与孟优这时则一起投奔了秃龙洞洞主朵思大王,准备再度凭借地理优势抗拒蜀军。
朵思曰:“此洞中止有两条路:东北上一路,就是大王所来之路,地势平坦,土厚水甜,人马可行;若以木石垒断洞口,虽有百万之众,不能进也。西北上有一条路,山险岭恶,道路窄狭;其中虽有小路,多藏毒蛇恶蝎;黄昏时分,烟瘴大起,直至已,午时方收,惟未、申、酉三时,可以往来;水不可饮,人马难行。此处更有四个毒泉:一名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曰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此处虫鸟皆无,惟有汉伏波将军曾到;自此以后,更无一人到此。”
 
 

 
结果,王平的先锋部队果然误饮了“哑泉”,口不能言。后来经一老人指引找到隐居的孟获的大哥孟节,方才脱险,顺利渡过毒泉,并在杨锋的帮助下再次擒获孟获。
而这四眼毒泉,在后来科学家们的实地调研下发现,这些泉水确实都是有存在依据的,而且也揭开了这些毒泉的秘密。
“ 哑泉 ”应是一种稀有的矿化泉,含有较多的铜盐,呈弱酸性,刚开始喝感觉有点甜,喝多了就会中毒,先是影响声带,严重的甚至“失声”。解救的办法是尽快饮用一定量碱性水,与酸性铜盐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自古以来我国的云贵地区就是产铜之地,深山泉水中含有铜的化合物(铜盐)较多,就形成了“哑泉”。
 

 
史料记载中的“哑泉”有两处:其一据《宁远府志》说,在冕宁泸沽东五里,原在泉侧立有一碑,上刻“此处哑泉不可饮”;其二据《四川通志》称:“在小凉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声”。 据说云南现在还有三处“哑泉”:一处在昭通地区的巧家县,一处在保山市瓦窑,还有一处在临沧地区凤庆县境内澜沧江边。在贵州省安顺红崖碑下也有一处“哑泉”,经常能吸引众多游客。
而“ 灭泉 ”其实是高温沸泉。我们知道,水温在34℃以上的泉水称为温泉,如北京小汤山温泉,西安郦山温泉,广东从化温泉,广西陆川温泉,重庆南、北温泉,以及台湾北投温泉、阳明山温泉等等。特别是云南省温泉最多,共有700 多处。 当温泉的温度达到100℃ 时,就成了“沸泉”。云南腾冲“热海”是高温沸泉的代表,被誉为“ 天然地热博物馆”。云南省红河边上的一眼温泉喷出时其温度高达103℃,是温度最高的泉水。滇西有著名沸泉,名“大滚锅”,泉水可以煮熟鸡蛋。
 

 
至于“ 黑泉 ”则有两种解释。在云南、贵州等地确实发现了多处“毒泉”,在滇西名城腾冲县东南的曲石有一处毒泉,当地人称为“扯雀塘”,意思是从上空飞过的雀鸟会被“扯”下来中毒而死。泉中不断冒出酸臭气体,使人头晕、恶心、发软、呼吸急促以致死亡。毒泉四周经常有死鼠、猫、蛇和各种鸟类。这种泉水是火山活动的产物,是火山活动后期的一种“低温放气现象”,所以气体中才会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
另一种解释认为“黑泉”中含有多种碘、溴。溴溶于泉水中并不稳定,遇热溴蒸气就逸出,会导致人流泪、鼻出血、头晕、直至窒息。催泪弹就是根据溴的这种特性制造出来的。而碘与金属氰化物遇热反应,产生剧毒的碘化氰,就会使泉水颜色变深,毒性更加厉害。
 

 
​“ 柔泉 ”是水温极低的一种冷泉,可能与二氧化碳带走泉水热量的原理有关,当然古人所说的冷泉,与今人有所不同。按现在的规定,水温低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才叫“冷泉”。如果人在炎热的情况下经过剧烈运动,突然喝大量冰凉的水,体内冷热难以调节,就会肚痛难忍连连下泻,“身躯软弱如绵而死”,这就是柔泉的“柔”字最为形象的解释。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冷泉”还含有一种天然的硫酸盐——“芒硝”,一种“味辛咸苦”的泻药,会加强人的腹泻效果。 自然界大部分泉水都属于冷泉,像是北京玉泉、镇江中冷泉、济南趵突泉、江西庐山谷帘泉命,镇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等,都是我国的名泉。
 

 
当然,如今科学家们在揭开上述“毒泉”的秘密的同时,也会都立上标识作为警示,避免不知道的人们因误饮而危及人身安全。
诸葛亮当年南征的时候,自然是不可能对这些有这么深入的研究的,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我们难以无法想象的。但即便如此,”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诸葛亮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平定了南方,足见其杰出才智和军事才华。
 

 
而如今我们能看到如此生动的南征画面,还能了解到这么多云贵地区当年的这些地理特性,自然也离不开《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