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的一次高中物理考试上,有老师出了这样一道趣味题:“朱建华在月球上能跳多高?”这道题的答案出现了一些争议,很多人因为因为没有考虑人体重心在起跳时就有一定的高度而答错了。最终的答案是:朱建华在月球上能跳到9.7米的高度。

朱建华在月球能跳多高?
 
北京师范大学喀兴林撰写
 
《物理教学》
 
1987年第10期
 
只是一道普通的物理题,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朱建华在当时的知名度。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短短一年时间,可以说是“朱建华年”。1983年6月11日,朱建华在第五届全运会预赛中以2.37米首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随后在9月22日全运会决赛中征服2.38米,第二次打破世界纪录。接着在1984年6月10日德国国际跳高邀请赛上越过2.39米,第三次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改写。短短一年里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朱建华和他的教练胡鸿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书写了中国田径史上的灿烂篇章。

1983年
 
朱建华在第五届全运会上
 
然而,就当所有人期待朱建华能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队赢得金牌时,朱建华并未让他们如愿,只获得了一枚铜牌。赛后人们有诸多总结和猜测,准备工作不足、比赛经验不够、思想包袱太重……事实上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朱建华跳出的2米31的成绩并不差,而他的竞争对手也很强。如今的中国体育观众已经可以视“胜败为兵家常事”,然而当时,第一次面对奥运会这样的赛事,需要适应环境的,岂止教练员运动员而已。

洛杉矶奥运会
 
朱建华获得铜牌
 
8月15日,中国代表团从洛杉矶乘飞机回国。获得金牌银牌的选手可以坐在头等舱,作为铜牌选手,朱建华只拿到一张经济舱机票。当时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把朱建华请到了头等舱,但他坐了一会儿又悄悄溜了回去。上海队领导在龙柏饭店为奥运健儿接风洗尘,朱建华躲在门外抹眼泪。教练胡鸿飞问他怎样了,朱建华说了这样一句话:“胡指导,我家里被人砸了”。

胡鸿飞、朱建华师徒
身穿“南市”队服
痛心疾首的教练胡鸿飞认为朱建华对他过于依赖,每次比赛寸步不离。奥运会比赛教练只能坐在看台上,朱建华的眼里看不到教练,产生焦虑,影响了比赛。胡鸿飞或许过于自责,但他确实说出了这对师生之间情同父子的半生缘。

16岁的朱建华
 
1925年出生的胡鸿飞解放前做过小职员,后担任中学体育教师,到1957年才担任南市区业余体校教练,长期在当时的南市区工作,1978年才进入上海体工队,那一年他已经53岁了。胡鸿飞遇事爱琢磨,他只是名最普通不过的基层教练,当时的国情,他根本看不到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对技术动作的研究,只是靠几张进口杂志上的照片。但这难不倒善于动脑的胡鸿飞,就这几张照片,让他感觉到跳高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难得看一场《铁道游击队》电影,他从火车相撞瞬间垂直升空的镜头里感悟到技术动作的革新。他正是用这些自己研究出来的“土办法”造就了朱建华的传奇。

胡鸿飞、朱建华师徒
 
1963年出生的朱建华10岁被胡鸿飞选中,因为长得又高又瘦,被人称为“竹竿”。那天学校里来了位老师,专门走到他跟前,让他跳几下,又摸了摸他膝盖上下的腿部肌肉。一切,就这样开始了。胡鸿飞和朱建华生活、训练在一起,胡鸿飞了解朱建华的一切,朱建华绝对信任甚至依赖胡鸿飞。这对师徒从南市老城厢起跳,用纯粹的上海方式跳过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胡鸿飞教练生活剪影
 
《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
 
1994年第02期
 
或许是洛杉矶奥运会让朱建华心灰意冷,之后他再也没有获得太好的成绩。1987年他获得第六届全运会金牌时的成绩是2米24。1989年,27岁的朱建华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执意隐退。1993年,正在美国留学的朱建华短暂复出回国备战第七届全运会,可惜因为赛前意外受伤,复出没有成功。

著名教练胡鸿飞剪影
 
 
《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
 
1995年第04期
 
彷徨也好,质疑也罢,离开赛场的朱建华拒绝生活在别人的眼中,他选择了沉默。1995年,朱建华回到国内,成立自己的公司,做起了生意,“我就是个通俗的生意人”,在一次采访中他这样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忙,或许也有他自己说的“福分”,朱建华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谈到自己的生意经,他只有两个字:踏实。

朱建华赛场英姿
 
 
朱建华退役后,胡鸿飞依然奋战在一线。他建立了自己的跳高俱乐部,每天忙着选材。胡鸿飞患有鼻咽癌,但他长期带病工作,很多摄影记者拍到过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上海人说的“老坦克”)穿梭在上海街头的照片。他对自己的队员说:“没有思想的高度,就没有横杆上的高度”,他坚信七十多岁身患疾病的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2001年胡鸿飞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又培养了新的冠军,然而朱建华的辉煌终于是不可复制。

晚年胡鸿飞
 
朱建华的生意还是和体育有关,他的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批体育经纪公司,还创办了体育器材公司,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灯光照明设备就是由朱建华的公司操办的。中国体育开始向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人们开始客观看待胜负和奖牌。朱建华虽然在洛杉矶没能获得金牌,但这枚铜牌同样来之不易,这可是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啊,是多么来之不易。

朱建华
 
参加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
 
如今的朱建华,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事业。回首自己的体育人生,云淡风轻。有一天,人到中年的朱建华到一座由他负责工程项目的体育馆看现场,从远处过来一位阿姨,拉着他的手说:“咦,你不是朱建华吗?你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飞人啊!”朱建华笑了。那一刻,距离1984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胡鸿飞那代人,已经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