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镜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 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咏镜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 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览镜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咏镜 年代:【唐】 作者:【张说】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古镜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

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 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

秦镜 年代:【唐】 作者:【仲子陵】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昏镜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旧镜 年代:【唐】 作者:【鲍溶】 婵娟本家镜,与妾归君子。每忆并照时,相逢明月里。

春风忽分影,白日难依倚。珠粉不结花,玉珰宁辉耳。

心期不可见,不保长如此。华发一欺人,青铜化为鬼。

良人有归日,肯学妖桃李。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

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古镜歌 年代:【唐】 作者:【周匡物】 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

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 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

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古镜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

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 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

泓澄一尺天,彻底寒霜景。 冰辉凛毛发,使我肝胆冷。

忽惊行深幽,面落九秋井。 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净。

不必负局仙,金沙发光炯。 阴沉蓄灵怪,可与天地永。

恐为悲龙吟,飞去在俄顷。 方镜 年代:【唐】 作者:【贾岛】 背如刀截机头锦,面似升量涧底泉。

铜雀台南秋日后,照来照去已三年。 镜 年代:【唐】 作者:【罗邺】 昔岁相知别有情,几回磨拭始将行。

如今老去愁无限,抱向闲窗却怕明。 古镜词 年代:【唐】 作者:【贯休】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

上唯金膏香,下状骊龙窟。 等闲不欲开,丑者多不悦。

或问几千年,轩辕手中物。 镜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览镜偈 年代:【宋】 作者:【宗泽】 览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

试问镜中人,却归什么处。 磨镜 年代:【宋】 作者:【陈耆卿】 蠹蚀宁堪久,挂揩长恨迟。

浮云手底尽,明月眼中移。 鉴垢浑能治,心尘不解医。

休云磨者贱,此百主人师。 古圆镜 年代:【宋】 作者:【顾逢】 翠剥青铜面,年深入手轻。

似教藏美恶,不欲大分明。 细雨波心碎,浮云月底行。

便令无点翳,谁解照前生。 锦镜 年代:【宋】 作者:【楼钥】 两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

三版放开千丈雪,一匳清彻四山秋。 几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头。

珍重老师成胜事,清名当与此山留。 赠远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芙蓉匣中镜,欲照心还懒。

本是细腰人,别来罗带缓。 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

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 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

怨坐泣西风,秋窗月华满。 镜离台 年代:【唐】 作者:【薛涛】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以镜赠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感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照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年代:【唐】 作者:【李益】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

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

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蟠龙随镜隐 年代:【唐】 作者:【赵嘏】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石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

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二、求带有“镜”字的诗句,或写“镜”的诗句,谢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镜于水,见面之容。

不自镜见。――《汉书·杜邺传》

诗有可解不可解,若镜花水月勿泥其迹可也。――《诗家直说》

镜,鉴也。――《玉篇》

镜,景也。――《说文》

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礼记·保傅》

以镜考己行。――《汉书·谷永传》

窥镜而自视。――《战国策·齐策》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知明镜里。――唐·李白《秋浦歌》

如镜之新开。――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三、关于镜子的诗词

不是纯粹描写镜子,大多只有影射含义 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 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咏镜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 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览镜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咏镜 年代:【唐】 作者:【张说】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古镜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 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 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 秦镜 年代:【唐】 作者:【仲子陵】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昏镜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旧镜 年代:【唐】 作者:【鲍溶】 婵娟本家镜,与妾归君子.每忆并照时,相逢明月里. 春风忽分影,白日难依倚.珠粉不结花,玉珰宁辉耳. 心期不可见,不保长如此.华发一欺人,青铜化为鬼. 良人有归日,肯学妖桃李.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 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古镜歌 年代:【唐】 作者:【周匡物】 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 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 破镜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 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古镜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 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泓澄一尺天,彻底寒霜景. 冰辉凛毛发,使我肝胆冷.忽惊行深幽,面落九秋井. 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净.不必负局仙,金沙发光炯. 阴沉蓄灵怪,可与天地永.恐为悲龙吟,飞去在俄顷. 方镜 年代:【唐】 作者:【贾岛】 背如刀截机头锦,面似升量涧底泉. 铜雀台南秋日后,照来照去已三年. 镜 年代:【唐】 作者:【罗邺】 昔岁相知别有情,几回磨拭始将行. 如今老去愁无限,抱向闲窗却怕明. 古镜词 年代:【唐】 作者:【贯休】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上唯金膏香,下状骊龙窟. 等闲不欲开,丑者多不悦.或问几千年,轩辕手中物. 镜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览镜偈 年代:【宋】 作者:【宗泽】 览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 试问镜中人,却归什么处. 磨镜 年代:【宋】 作者:【陈耆卿】 蠹蚀宁堪久,挂揩长恨迟. 浮云手底尽,明月眼中移. 鉴垢浑能治,心尘不解医. 休云磨者贱,此百主人师. 古圆镜 年代:【宋】 作者:【顾逢】 翠剥青铜面,年深入手轻. 似教藏美恶,不欲大分明. 细雨波心碎,浮云月底行. 便令无点翳,谁解照前生. 锦镜 年代:【宋】 作者:【楼钥】 两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 三版放开千丈雪,一匳清彻四山秋. 几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头. 珍重老师成胜事,清名当与此山留. 赠远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芙蓉匣中镜,欲照心还懒. 本是细腰人,别来罗带缓. 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 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 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 怨坐泣西风,秋窗月华满. 镜离台 年代:【唐】 作者:【薛涛】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以镜赠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感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照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年代:【唐】 作者:【李益】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蟠龙随镜隐 年代:【唐】 作者:【赵嘏】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石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四、诗中有画,镜中抒情

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水田园诗,写的是诗句,但是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最著名的是《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综观全诗,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可堪山水诗中的上品。全诗共四个层次。首联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字意味深长。颔联写景,劲联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转向内心,揭示了全诗的主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静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匠心独运,喜用静观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动态为静态服务,以声响为宁静服务。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人的感觉,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滚动画面,场景在变,人物在动,“镜头”从一个动点跳到另一个动点。这种错落有致的章法和变换灵活的句型,使得全诗充满灵动与生气。

五、形容水平如镜的诗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词语解释】

远:远自。

江:长江。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

仍:频频。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六、描写“镜花水月”的诗词有哪些

1. 《咏镜》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2.《春水》作者: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3.《十五夜望月》作者: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情诗其十二》 作者: 仓央嘉措

侯门一入似海深,欲讯卿卿问鬼神?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

5.《金缕衣》作者: 梁羽生

蜗角浮生换。怅年来车尘马迹,天涯望断。青冢寒鸦啼未了,凄绝此情难浣。更还有幽闺旧伴,死别生离同一恨,梦魂惊,犹似闻低唤。清泪滴,鸳枕畔。深情负尽长遗怨。此生缘,镜花水月,都成空幻。弹剑狂歌临绝塞,云海苍茫人远。挽冰河洗涤尘丝乱。往者如斯随逝水,后来人应得如心愿。殷勤祝,嘘寒暖。

七、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八、描写桃花潭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

九、关于影子的古诗

描写影子的诗句:

宋代诗(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因常把影字入诗词,人称”张三影”。其著名诗句有: 1、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春思 2、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相思儿令(中吕宫) 3、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宴春台慢(仙吕宫) 4、隔帘灯影闭门时。——醉桃源(大石调) 5、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采桑子(双调) 6、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中吕调) 7、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中吕调) 8、草树争春红影乱。——木兰花(般涉调) 9、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般涉调) 10、固向鸾台同照影。——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般涉调) 11、鸳鸯集、仙花斗影。——双韵子(般涉调) 12、重城闭月,青楼夸乐,人在银潢影里。——鹊桥仙(般涉调) 13、风乌弄影画船移。——芳草渡(般涉调) 不过,人们最熟悉的还是苏东坡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