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并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二、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并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赏析: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三、【关于大自然风雨的诗句加一个赏析谢谢啦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杏花雨”,早春的雨;“柳树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具画意.“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描述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恤之精微,描摹之细腻;“吹面不寒”,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和煦的春风,就像是慈母温暖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早春的诗情画意令诗人陶醉了.。

四、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追问: 有没有赏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

“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

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

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

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

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

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

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五、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六、写一句风或雨的诗(要注明作者和题目)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文学赏析

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跌宕婉转,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的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飞谢了多少啊!

本诗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才感到诗中别有天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超的艺术手法,但却有独特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虽然短小通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深动的“春晓图”,极富诗情画意。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给人强烈的听觉效果,然后通过联想,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巧妙。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在写景方面,诗人仅仅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诗人不去写春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天里声声音:“处处啼鸟”,“夜间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身临其境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万物复苏。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屋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勾画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却又耐人寻味:景真情深,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面对这一年一度的春景,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将情与境自然交融,既把春天的新与美写得淋漓尽致,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得意味深长。

技巧赏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优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春 晓[2]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七、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追问: 有没有赏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

“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

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

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

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

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

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

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八、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九、描绘风和雨的古诗词及简要赏析

阮郎归·秋风吹雨旧痕残

秋风吹雨旧痕残,

疏枝惊梦寒,

忆春沙暖荻花繁,

夕岚飞鸟还。

萧素瑟,

锦空怜,

伐林竹莫叹,

自言拼却隐云轩,

拂风落旧颜。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很适合现在的季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