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已经掀起了“美洲锥虫病”的一种寄生虫病,那锥蝽的传播状况?接吻虫怎么防治?

锥蝽的传播状况:

1、贫困地区居民发病率高

这种疾病一般通过锥猎蝽的叮咬,将被称为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 )的寄生虫输入受害者血液中进行传播,还可能在妊娠和生育期间由母亲传播给孩子。在被感染后,患者一般经历两个阶段——急性期和重症期。急性期之后,病情表面上会趋于缓和,再经过数年后,患者才会进入重症阶段,出现便秘、腹痛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病症。

一般来说,贫困地区的居民发病率较高,若患者发现得早,通过3个月的大剂量药物治疗,病情可能不会恶化,但由于该疾病潜伏期十分漫长,且发现后治疗费用高昂,所以很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

2、最初在拉丁美洲爆发

查加斯病最初只是在拉丁美洲爆发,后来因为旅行和移民的原因,逐渐蔓延到美国境内。目前全球感染者据估计有1000万人,多数患者来自玻利维亚、墨西哥、哥伦比亚以及中美洲的一些国家,而美国人被感染的人数接近3万。鉴于这种疾病危害大、感染人数多以及难以预防的特点,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将其列为五大被忽视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之一。

1835年,当达尔文途经阿根廷时,曾经被锥蝽叮咬过。他在《小猎犬号航海记》中写道,“夜间,我遭受阿根廷彭巴斯草原上一种大黑虫的叮咬。一种无翼的昆虫在你身上爬,你总会感觉很不舒服。这种昆虫大约有1英寸(约合2.5厘米)长。”不过,锥蝽也有光明的一面。伦敦动物园曾经利用它们来提取动物身上的血液样本。锥蝽唾液中的 麻醉剂可以保证取样过程不会对动物造成压力。

美洲锥虫病是由锥蝽传播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又名克氏锥虫病,恰加斯病,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该病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至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猝死等发生。

美洲锥虫病在拉美地区最为严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该病搭乘上了“顺风车”,日本已有病例。

接吻虫怎么防治:

防制的关键在于改善居住条件,消灭锥蝽藏匿孳生的场所,如填平居室、厩舍的墙缝、地板缝等,堵塞树洞。另外,喷洒狄氏剂等杀虫药,可杀灭居室、厩舍及动物巢穴中的锥蝽。应严防身上带有锥蝽成虫或若虫的猫、狗、鼠、蝙蝠等进入居室。

一定要注意接吻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