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对于女方来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那求婚来源于哪里?古代的求婚是怎样的?

求婚这一行为来源于哪里:

《晋书·姚兴载记下》:“今来求婚,吾已许之。”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杜陵 韦固 少孤,思早娶妇,多方求婚,不成。”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杨大年不愿富贵》:“﹝王旦﹞卒时,属其家事一付大年。丁晋公来求昏,大年令绝之。”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今太子波元妃已殁,未有继室,王何不遣使求婚于齐?”

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魏月波﹞丰姿娟丽,有如初日芙蓉。远近咸啧啧艳其美,争求婚焉。”

庐隐《海滨故人》四:“在路上玲玉告诉露沙,这次剑卿向她求婚,已经不能再坚执了。”

古代的求婚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婚俗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语言来解释,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纳征,即如今所说的“送彩礼”、 “送嫁妆”。“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礼之后。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亲迎,指娶亲。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六礼之俗,由来已久,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具体仪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作为婚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却一直延续下来。至于现代的自由恋爱结婚,不需要媒妁的新式婚姻,则另当别论。

基督教《圣经》申命记7:3中“不可将你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是指异族异教徒),也不可使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这句话中表明了父亲有包办儿女婚姻的权力。 《圣经》里没有婚前爱情描写,也没有对于爱情的论述。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安排亚当与夏娃结婚。上帝从来没有批评过婚姻包办。

你知道古代是怎样“求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