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是竹简与帛书的统称,亦作竹帛,古书中所言“书于竹帛”,是在古代中国人书写所用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时期才完全为纸所代替。简帛是什么?在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简帛是什么:

简帛[bó] 是简牍帛书的泛称:以竹、木材料为书写载体的称简牍,以缣帛等丝织品为书写载体的称帛书,竹木简牍的使用尤为广泛。

在纸张作为书写材料被发明及普遍使用之前,古代中国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及简帛。金石、竹帛多被古人并称,视为最主要的书写载体。

比如,《墨子·兼爱》中说道,虽与往古先王异世,未亲闻其声、亲见其色,但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故其人其事能流传后代而为子孙所知晓。

简牍的使用并不局限于中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也发现有年代较早的木简,木简在古代世界的范围内曾广泛流行;纸张发明、推广及普遍使用后,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并未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是书写的主要载体了。

在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说古来新学问大都源于新发现(即新资料)的话,那么,简牍帛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更应重视。

陈寅恪曾说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每次简牍帛书的旷世大发现,都会吸引中外学术界的目光,推动相关领域断代史及专门史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种种辉煌成就,因为简牍帛书而得以传承至今,中国文字的书写顺序及书籍制度,因为简牍制度而奠定其原形。

现在你们对简帛有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