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皮肤只要一碰到就是一块淤青,为什么别人的皮肤一碰就没有淤青呢?皮肤一碰就淤青的原因是什么呢?淤青的凝血机制和淤青的产生机制是怎样的呢?

皮肤一碰就淤青的原因:

1. 血管弹性缺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日晒,滥用化妆品或激素等都会导致我们的皮肤变薄、血管失去弹性。可以想象,如果是一条弹力带,我们很难通过拉扯和撞击破坏掉它,但是老化的橡筋却可以轻易被扯断,失去了弹性的血管就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样很容易会在轻微的碰撞和撕扯下产生损伤,也降低了收缩能力,使我们的凝血机制作用大大降低。在营养方面,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导致血管变脆,通透性过高。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的必需物质,而胶原又是血管壁的重要成分,它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和血液渗出。 所以我们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防晒,谨慎使用化妆品,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激素等药物,也要注意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

2.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对于帮助血管收缩,修复血管损伤有决定性作用。血小板减少会让受损的血管像漏水的管子一样不停地向组织中渗出血液,形成淤青。凝血机制也无法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变少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血小板有生成障碍,维生素B12或者是叶酸的缺乏会导致我们的血小板生成遇到障碍。不仅仅是营养的缺乏,一些恶性肿瘤会造成血小板生成障碍,不过韩剧中动不动出现的白血病等疾病在现实中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同时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也会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并缩短血小板的寿命。第二种是血小板遭遇到了破坏,典型的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的使用都会造成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所以,容易淤青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并且不要滥用抗生素!

3. 凝血因子缺乏:

我们人体中有十几种凝血因子,任何一种缺乏都会导致凝血反应受阻。从先天性角度讲,我们可能有凝血因子缺陷,如血友病等,这都是有很强的遗传性的,可以通过家族病史了解到。而在后天因素中,由于多种凝血因子都依赖于维生素K的参与,在肝脏中合成和代谢。维生素K的缺乏和肝脏疾病也会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注意事项:

容易淤青主要原因我们这里就讲的差不多啦,但是需要特地提醒一下大家,我们最好查清导致因素再进行治疗,不要擅自补充维生素或服用其他药物。滥用维生素可能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免疫力下降也会使血管变得脆弱,如果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C反而会导致白细胞抗病能力下降,拖延或加重症状。再比如,维生素K的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但要先了解这种缺乏是由于摄入不足,还是由于胆盐缺乏导致维生素K吸收不良,或者是服用了拮抗维生素K的药物。我们要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瞎补!

淤青的产生机制:

首先,要想了解我们为什么比别人更容易淤青,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正常淤青的产生机制。我们的皮肤之所以会产生淤伤,是因为受到猛烈的撞击或突然地拉伸时,皮下的毛细血管发生破裂或者撕裂。血液从毛细血管漏洞渗出到皮下组织而产生淤血,它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反应,像调色盘一样显示出各种颜色。

刚开始的时候,血液中血红蛋白使我们的皮肤变成了红色。在随后的一两天,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将血红蛋白吞噬并溶酶降解,生成紫色的亚铁血红素(heme),于是淤伤开始逐渐变成蓝紫色。这之后亚铁血红素中的球蛋白分解成氨基酸被白细胞带走了,留下铁元素的部分形成了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几周后,从毛细血管流出血液的剩下部分被酶分解成胆绿素(biliverdin),皮肤开始变成绿色。胆绿素再被其他的酶分解成胆红素(bilirubin)又会变黄。直到胆红素被带到肝脏进行代谢排出,血铁黄素的棕色又逐渐显现出来,直到最终它也被吸收,结束了整个过程。红,蓝,紫,绿,黄,棕(简直就是一道彩虹!)。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淤青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淤青的的凝血机制:

容易淤青的人跟其它人的区别到底在哪呢?这就要提出我们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叫做:凝血机制。当我们受到的冲击时,它会有效控制从毛细血管中流出的血液,也就不会让上面所提到的第二步:白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发生,从而不会产生淤青。具体来说,凝血机制包括三个重要步骤:首先,血管的内皮细胞会迅速收缩减少出血,同时也会暴露特定类型的胶原纤维,吸引血小板聚集;随后,血小板受到召唤,聚集并粘附在受损位置上,一方面形成止血栓,堵塞裂口,另一方面释放因子促进血管收缩,吸附凝血因子;最后,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帮助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和血小板一起填补血管漏洞,补洞完成。

说到这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我们之所以变成了豌豆公主,就是因为我们凝血机制出现了缺陷,受损的血管就会难以愈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轻轻一碰可能就会导致皮下出血,并且很容易就会产生淤伤。

皮肤一碰就淤青的原因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严重的话,还是要去看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