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的原意是指馄沌未开、荒凉落后的原始状态或地区,通俗地说就是未开垦的土地。现代俗语‘’破天荒‘’的意思,是形容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在古代,常常用‘’破天荒‘’来比喻某人平日里默默无闻,因为某件事情而突然得志扬名。破天荒的近义词有:前所未有、史无前例,都是从来没有过的意思。

为什么‘’破天荒‘’会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俗语?有什么历史由来?这与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关,这里面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典故。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

古代科举制度是逐级选拔人才的,凡是考进士的人,都是由地方政府选送本地区成绩最好的人入京赴试。十年寒窗苦读,将换来锦绣年华。相传,唐朝年间,荆南地区(今大部分属于湖南省)一连几十年都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进士而金榜题名,人们戏称荆南地区为‘’天荒‘’,借以讥讽荆南地区文化落后,出不了高才生,同时把解送考生称作为‘’天荒解‘’。

古代科举制度主要是逐级选拔人才

据考证,‘’破天荒‘’一词出自于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的第四卷,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这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唐宣宗大宗四年(公元850年),荆南地区的长沙,有个应试考生名叫刘蜕,终于考中了进士。荆南的士绅十分得意,认为这是破了天荒。当时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弦得知刘蜕高中进士,便写信表示祝贺,并带头集资70万贯‘’破天荒‘’的钱赠予刘蜕,表彰他破了‘’天荒‘’,为荆南赢得了美名,以建‘’状元府第‘’。刘蜕在给崔弦的回信中写道:‘’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信中表示感谢乡亲的厚意,同时表示自己不同意‘’破天荒‘’这个说法。刘蜕谦虚地说,荆南距京城不过一千多里,还称不上‘’天‘’,怎么能说是破了‘’天荒‘’呢?但不管刘蜕怎么认为,‘’破天荒‘’这个词后来还是流传开来了。

高中进士 金榜题名

据查证,刘蜕,字复愚,湖南长沙人,是大宗四年的进士,曾任左拾遗之职,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华阴令,后又任商州刺史。刘蜕是晚唐的散文家,以‘’为文奇诡岸杰,自成一家‘’著称。

考上啦!十年寒窗苦读换来锦绣年华

综上所述,俗语‘’破天荒‘’是来自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典故,因为刘蜕高中进士的缘故,这个词语在原意的基础上作了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