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在《梭伦生平》中引用了这句名言。18世纪法国启蒙家卢梭在晚年的著作《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又加以引用和发挥,从此,梭伦的这一名言得以流传至今。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古往今来,用其一生践行这句古语的名人,不胜枚举。

经济学家于光远:

晚年攀登文学高峰

经济学家于光远出生于1915年7月,上海人。晚年,头顶“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他,又开始攀登文学高峰,散文出手不凡,自诩“21世纪文坛新秀”。

他86岁开始使用电脑,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岁之前,于光远出版了75部著作,其中包括散文集《古稀手迹》《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等。

2005年是于光远的丰收年,有5部作品问世。91岁时,恰逢微博流行,他又当起“博客”,不想落后于时代,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晚年的于光远每天花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他曾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

国画大师齐白石:

生命不息笔不辍

国画大师齐白石除在绘画领域成就突出以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从26岁到94岁,他的书法历程几经嬗变,各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点,这与老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齐白石书法的主要成就在行书和篆书。齐白石89岁那年,出现了少数隶书作品,苍厚醇古。93岁前后他又对隋代《曹子建碑》发生浓厚兴趣。据齐良迟《父亲齐白石和我的艺术生涯》一文称,齐白石九旬始临隋代《曹子建碑》,临池不辍。从北京画院所藏的款署93岁的“蛟龙飞舞,鸾凤呈祥”对联来看,当时他已经借径《曹子建碑》,使用楷、隶、篆混合的笔法创作书法了。他甚至还将这种笔法用进了这一时期的篆书之中,把楷书之折钩,隶书之波挑混入篆书之中,给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感。

数学家华罗庚:

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1948年,华罗庚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家吴承恩:

七旬创作《西游记》

吴承恩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奋尽全力完成《西游记》。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高龄。

科学家达尔文:

50岁出版《物种起源》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他原本只是位深入简出的博物学家。1859年,50岁的达尔文出版书籍《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为科学界立下新的标竿。

除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年近六旬发表《堂·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早前一直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30-40岁期间,他担任了海军代表官和收税员。

1605年,将近60岁的塞万提斯终于发表了一个关于装模作样骑士的故事(即《堂·吉诃德》上卷),从而进入人生最具创造性且最多产的时期。之后,年老的塞万提斯又发表了多首诗歌和多篇短篇小说,包括《堂·吉诃德》的下卷。《堂·吉诃德》下卷是在他68岁去世前的几个月才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