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看上去像一个大水球,表面70.8%是海洋,陆地只占29.2%减少

地球的总水量有13.8亿立方千米,集中起来相当于一个直径1384千米的大水球。

这个水球如果摊开来均匀地铺在地表,那么全球地表的平均水深可达2650米。

地球上的水97.5%是咸水(海水占96.5%),淡水只占2.5%约3000万立方千米,这其中87%约2920万立方千米的淡水又是以冰川的形式集中在格棱兰和南北极的极圈内,剩下不到80万立方千米形成江河湖泊。

空气中的水含量有12900立方千米,如果全部降于地表水深仅1英寸。

地球上的水是处于一种动态循环之中的,在太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形成云,云层降雨,形成江河湖泊,最终又流向海洋。地球上的水就是这样,天上地下,陆地海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地球上虽然总水量充沛,但很多地方却总是缺水,并因缺水带来土地砂化、雾霾泛滥,河水断流。缺水严重恶化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缺水不是整个地球的问题,而是局部水量分配失衡的问题,而且多半是人为所至。

那么地球上的总水量会不会减少呢?答案是不会的,至少在今后10亿年内不会减少。

因为一,我们的太阳是一颗稳定的恒星,它还有50亿年的寿命,今后10亿年内它还会一如既往稳定地燃烧,光辐射强度与现在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地球轨道仍将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

二,虽然几十亿年来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和太阳紫外线辐射无时不刻地吹拂着地球高层大气,不断地将其中的水分子电离成氢和氧,使地球的水量总是持续减少,但地球所处的空间存在着大量彗星碎片与尘埃,这些富含水的微粒每年都会以流星雨和微陨石的方式大量涌入地球,其中的水份刚好能弥补太阳辐射造成的水份流失。今后10亿年内这个动态平衡过程仍将继续。

三,今后10亿年地核不会有太多冷却,地球仍将维持一定强度的地磁场,地磁场的屏蔽效应仍将有效地偏转太阳风和其它带电粒子,很好地保护地球大气和水份不流失。

但是,10亿年以后就不好说了。反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时候地球就该和水说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