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bc纪录片《生命》观后感500字

一套精美的系列纪录片,耗时10年拍摄而成,由著名的BBC拍摄,它就是《生命》。它展现了地球上千奇百怪动物的生活世界,令人眼界开阔。这篇文章里我要讲的就是《生命》系列的第四集:《鱼类》。它主要从猎食、住所、繁殖等方面展现了各式各样的鱼类生活,为我们揭开了海面下面的一个个秘密。

团结力量大——凤尾鱼

我们平时心安理得地吃着美味的凤尾鱼罐头,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海洋里的野生凤尾鱼们却是具有团结精神来躲避天敌的。除非是它们数量上占了劣势,以它们团结的配合和精确的闪避速度,逃脱掠食者的追捕倒是不算什么难事。几只海豹前来,鱼群迅速地紧密组成一个极具变化性的巨大方阵,密集的鱼儿遮住了从海面上透下来的阳光。不管海豹从哪个方向冲进方阵,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被搞懵的海豹们只好悻悻地离开。鱼儿都有如此的团结精神来共同面对危险,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勇者生存——小虾虎鱼

小虾虎鱼为了生存,它们的祖先渐渐远离了海洋,来到了淡水。在一座陡峭的垂直崖壁上流淌着一条迸溅出白色水花的大瀑布。水从崖顶渐渐流下,崖壁终年经受着水的洗礼。小虾虎鱼就要从崖壁的底端依靠自己如吸盘般的身体爬至崖顶。这是它们命运的转变,它们只有放手一搏,才有可能成功。它们有的在半路上需要爬进崖壁上的窟洞休息,而有的因为没有预先准备充足,体力不支而摔下了万丈崖壁。生与死只是一瞬间。这条勇者之路只有少数英雄才能走下来,崖顶的瀑布又连着一条美丽的溪流,它们就在那里生活,繁衍,结束余生。它们的卵又会被冲回大海,他们的后代,又走上了一条循环之路。那些成功的小虾虎鱼,无一不是勇敢而又做好了充足准备的。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永远都是如此神奇。我们能从其中得到感悟,开阔眼界,真是受益匪浅。愿你也能好好地感悟生命,从鱼类甚至是其他事物身上,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

2. 求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的观后感,500字的,要三篇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毛主席;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3. 征求10篇经典电影的影评,500到600字

泰国《爱在暹罗》(建议看186分钟版) 导演:《暹罗之恋》由泰国年轻导演Chukiat Sakweerakul执导,他大胆起用年轻的新演员,经过四年筹备所打造出的一部围绕着生命与人的爱情故事。

演员: Pchy(演MEW):一个虚拟的人物要有生命 必须有人愿意用自己的真实时光去交换 你把你的一段年少时光献给了mew 换回了mew永恒的生命。由于他在《暹罗之恋》中的突破性表演,07年被提名为泰国国家电影协会奖最佳男主角。

Pchy是这一奖项上历史上最年轻的提名人。 马里奥(演Tong):是一位中德混血儿2007年在电影《暹罗之恋》中担任男配角,为此获得了2008年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更在泰国电影节获得一座最佳男主角奖座。 剧情简介: 影片围绕Mew和Tong的成长和感情展开,也呈现了Tong的家人因为姐姐失踪而遭受的痛苦,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心灵相通的各种情感,始终是影片的关注焦点。

电影着重展现的就是一个懂得爱、学会爱、坚定爱的过程,电影里的每个人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最后都领悟到了爱的深意,找到了正确的爱的方式,至少这种方式和最终的决定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坦然的。 《爱在暹罗》主题的三次递进: 第一次出现主题是借缪的内心独白,实际上是提出了问题让人思考:“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可以接受他的离开吗?离开了又真正能够释怀吗?没有爱,我们还能活下去吗?”实际上都是围绕着爱给人带来的痛而发问的,离别的痛苦是因为爱,寂寞也是因为爱。

这是硬币的反面。 第二次主题展开就是“只要有爱,就一定有希望”。

实际上是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因为有爱,支撑着我们活下去,爱带给我们希望。这是硬币的正面。

最后一次就是准姐的离开留下的那封信,导演借准姐的口吻给出了完整的答案,那就是——爱使我们可以彼此搀扶着活下去,但爱有时也带给我们伤痛,我们也会因爱范错误,但即使这样,也这总比没有爱强。生活给了我们很多机会,犯过的错误可以改正,离别了还能重逢,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因为有爱。

影片中小木偶的秘密 : 鼻子掌管呼吸,是生命的动力 故象征”爱” 故事开始的时候,MEW和Tong丢失了寓意”友爱”的鼻子 暗示后来彼此的分别 此后的分离使这种”友爱”在彼此的心中渐渐升华 多年之后的邂逅,友情已经变为”爱情” Tong曾经尝试买那个鼻子 却受到女友的干扰 暗示爱情的波折以及其内心的斗争 后来在Ying的帮助下Tong终于入手了新的鼻子 又为后来Ying撒手将Tong送给自己深爱的Mew做了铺垫 结束的时候,Mew终于从Tong那里重新得到了新的鼻子 小木偶似乎终于完整了 但是新木偶鼻子的尺寸和原来的木偶不合 寓意他们终究不能在一起 故Mew的哭泣 既包含找回爱情的幸福,又蕴涵相爱却又要分离的无奈 商店里的少了鼻子的木偶,又暗示着等爱归来的TONG。 小木偶贯穿影片 为时空穿梭之际第一个出场之物,又是电影结束之际最后一个谢幕之物 导演手法的高超以及电影的深度令人叹为观止。

4. 纪实观后感,500字左右,急

《南京》用真实的人物和当时的录音影响资料,再现了日军轰炸南京,

攻陷南京,屠杀南京的现场。通过当时在南京的几位外国人的亲身经历,

完整的叙述了一个城市沦陷的经过,以及战争中,

日本军队丧心病狂的罪行这是一部纪实电影,

陆川通过在那场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的记忆写实的拍摄了这部电影,

是在暗示战争是每个人都想逃避的东西,侵略者也好,被侵略者也好。

随着坦克的炮声,南京城墙塌了,意味着南京人民的苦难开始了。

印象最深刻两个的地方,一是战俘们麻木的死去。

眼神,同样还是眼神,告诉我们,这些人的灵魂已经死了。

所以他们才会木然的被活埋。有人说,几万战俘啊,为什么不反抗?

是的,他们没有反抗,木然的被屠杀了,这个似乎很难解释,但其实很好解释,

当人心死了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们已经绝望了,认命了,

死已经是计划中的事情了。你还指望他们反抗?但是,这样下去,

这个国家就无望了,就亡国了。所以,在最压抑的时刻,雷鸣般的一声“中国不会亡”!

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心没有死!没有麻木,没有认命!所以,

我们一直打,一直打,我们没有投降,虽然南京被血洗了,虽然半个中国丢了,

但我们没有停止抵抗,因为我们中还有大部分人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中国不会亡”。

这是整个影片的一抹亮色!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几乎潸然泪下的,

是那100位姐妹主动站出来,去充当慰安妇,她们用自己的生命,

换来整个难民营的苟且偷生,救下了无数的人,她们的行为,

可堪当“慷慨赴死”四个字,而且这四个字的后面,

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屈辱。导演表现这个段落的时候,

用的是一只只纤细孱弱的手,就是这些手,勇敢的担当起了本不该她们担当的屈辱和责任。

无疑,她们是最伟大的一群。

还有拉贝:我只说他尽了全力了,

为了那些他救不了的人,他给中国人民跪下了。感动。

5. 丝绸之路 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25年后,被那部记录片感动的一群知识青年现已步入中年,曾经的激情与热血被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所淡化,《新丝绸之路》的推出又在那一代人的心里激起一片涟漪,让我们能够重温那份曾经的感动!

梦幻、古老、神奇之路

她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有着非凡贡献的古老商路。

她,横跨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万水千山一线穿。

她,交融古代人类四大文明,把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会贯通。

她,把中国人民奉献给人类的以丝绸和指南针、火药、纸张、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在世界人民间架起友谊彩虹。

她就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这千年的古道至今还在启迪着我们,还在深沉的呼唤着我们……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带领队伍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使西域,张骞历经磨难,最终回到长安,他的这一不谓生死的举动被后世称为“凿空之举”,这条路上的险恶与困阻可想而知。由于佛教的传播与玉石贸易的往来,这条后来重要的商路被称作“玉石之路”、“佛教之路”。

公元1887年,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中第一次出现“丝绸之路”(Silk Road)这一名称,从此,这一名词就陆续进入了大众的关注视野中。

古丝绸之路以古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取道甘肃、新疆通往中亚细亚。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这条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两千年来丝绸之路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是当年张骞所始料不及的,历史中充满了偶然和造化安排,但却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辙……

历经2000年风雨雪月洗礼的丝绸之路

许多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一直是并仍将是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奇异之路。唐玄奘即沿着这条充满艰辛坎坷的道路,历尽艰险,跋涉万里,西去印度求取真经;马可波罗亦曾远离故土,跋千山涉万水,到古老的中国寻找东方的文明……自古不知有多少商客、旅行者、冒险家在悠悠古道上艰苦跋涉过,虽然他们的足迹已看不到,但那“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仿佛还回荡在历史的漠漠风尘中……

星月流转,黄沙无情。风雨雪月的洗礼,两千多年前开启的“丝路”,如今给人类留下了什么?是大漠里的古城、高原上的遗迹,古道旁的废墟和为打通、保卫这条通道一代代英雄好汉们的土坟古冢,是一路上荡漾着的能让现代人清爽的纯朴、正直、骠悍的古风,是在村边田头经常发现和捡到的破砖碎瓦及铜钱硬币,是只有从浩瀚的文字里才可以翻到的马革、羌笛、旌旗、阳关的壮行酒和酒泉的夜光杯。它们结成了一层世世代代神秘莫测的悬念,一道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长廊,一条连接亚欧大陆友谊的长虹……

千年以前,人们靠骆驼这“沙漠之舟”走出来这条重要商路;千年之后,人们开始乘车来重行丝绸之路,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热衷于古老的方式——走,踏着同样的足迹,呼吸的却是不一样的空气,也许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更容易让我们与古人沟通吧!

6. 看纪实后观后感 500字

《南京》用真实的人物和当时的录音影响资料,再现了日军轰炸南京,

攻陷南京,屠杀南京的现场。通过当时在南京的几位外国人的亲身经历,

完整的叙述了一个城市沦陷的经过,以及战争中,

日本军队丧心病狂的罪行这是一部纪实电影,

陆川通过在那场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的记忆写实的拍摄了这部电影,

是在暗示战争是每个人都想逃避的东西,侵略者也好,被侵略者也好。

随着坦克的炮声,南京城墙塌了,意味着南京人民的苦难开始了。

印象最深刻两个的地方,一是战俘们麻木的死去。

眼神,同样还是眼神,告诉我们,这些人的灵魂已经死了。

所以他们才会木然的被活埋。有人说,几万战俘啊,为什么不反抗?

是的,他们没有反抗,木然的被屠杀了,这个似乎很难解释,但其实很好解释,

当人心死了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们已经绝望了,认命了,

死已经是计划中的事情了。你还指望他们反抗?但是,这样下去,

这个国家就无望了,就亡国了。所以,在最压抑的时刻,雷鸣般的一声“中国不会亡”!

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心没有死!没有麻木,没有认命!所以,

我们一直打,一直打,我们没有投降,虽然南京被血洗了,虽然半个中国丢了,

但我们没有停止抵抗,因为我们中还有大部分人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中国不会亡”。

这是整个影片的一抹亮色!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几乎潸然泪下的,

是那100位姐妹主动站出来,去充当慰安妇,她们用自己的生命,

换来整个难民营的苟且偷生,救下了无数的人,她们的行为,

可堪当“慷慨赴死”四个字,而且这四个字的后面,

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屈辱。导演表现这个段落的时候,

用的是一只只纤细孱弱的手,就是这些手,勇敢的担当起了本不该她们担当的屈辱和责任。

无疑,她们是最伟大的一群。

还有拉贝:我只说他尽了全力了,

为了那些他救不了的人,他给中国人民跪下了。感动!!!

7. 求纪录片BBC《生命》观后感500字以上

5-01-17 | 分享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甚至在最艰险的情况下,他也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就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存在的含义和存在的目的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无穷力量。

这种存在是超越的,摒弃不利的因素的,只为实现一种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经历,让人能感受生命活着的意义;见识,让人能领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信仰,让人能攀登生命境界的巅峰……从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生命就被赋予了意义。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种造物者的恩赐。很多人都在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们的生命到底会有怎么样的际遇,又能怎么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于是,前人今人不断地去寻找,不断地去叩问。

而我觉得,生命需要我们自己去激励!当我想起生命这个字眼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两种画面:一种是动植物在自然界的成长画面,一种是人类世界让人心悸的画面。两种不同的画面让我产生了两种意念:敬畏生命和激励生命。

第一次让我知道,生命是要敬畏的是张晓风的那篇短小的文章《敬畏生命》,我已经忘记自己多大的时候读到这篇文章了。但是我仍然记得“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我当时不懂,为什么作者能有这样的想法。

但我却被“敬畏”二字深深地震撼!在看看人类的生命,我知道每个人最初都是热爱自己生命的,可生活和外界的东西让这本来很纯粹的思想变得艰难了。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一生的追求就是自我的实现,而这种高级的需要是在满足低级需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于是成了人最大的需要,但可悲的是在满足这些需要的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放弃了敬畏生命,更别提激励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