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

出 处 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因此源于唐人乾康.

乾康

生平简介

唐朝僧人,因“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而闻名。个人具体资料今已无从查询。

全诗:

投谒齐己」乾康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词语解释:

词 目 隔岸观火

发 音 gé àn guān huǒ

释 义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出 处 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2. 隔岸观火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隔岸观火 —— 看热闹 “隔岸观火”,语出《投谒齐已》,意思是站在对岸636f70797a6431333431356665看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

计名由来: 本计名最初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参胜雅律《智谋》一书第157页)而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 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一起被渔翁捉住了,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互相残杀,自相削弱。

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扩展资料: 歇后语简介: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

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