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大的未名湖作文

北大的未名湖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来到北大校园碧波荡漾的未名湖游览。

漫步未名湖畔,放眼远眺,只见未名湖在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闪,宛如无数条银蛇在游动,又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蜿蜒前行。它清澈、恬静,真令人神往。

岸边,柳丝轻拂,它那秀长嫩绿的柳枝被春风轻轻地托起,仿佛一位美丽的仙女,用手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桃花姑娘也赶趟儿,在北国的春天绽开了芬芳的笑脸,好像在喃喃细语:“啊!春天来到了人间,她把大地点缀得色彩艳丽”。

这时,波光粼粼的未名湖又迎来了一群可爱的鸭子,它们披着多彩的朝霞,缓缓地游动,在湖面上划出一道道涟漪;湖边秀丽的博雅塔,与苍翠的青松相拥着,耸立在未名湖畔,十分壮丽。欣赏着湖畔上迷人的风景,惬意极了!水波粼粼的未名湖,真让我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未名湖,等着我,我还会来的,一定会再来的。

2. 关于北大未名湖的故事

查了典故之后,得知未名湖美丽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来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和王申的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只是当时的淑春园并无多少可观之处,园中多为水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把淑春园赏给和珅,淑春园成了和珅的花园。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该园周围原来的稻田、水池扩大成湖泊,并把挖出的泥土堆成小山和岛亭,建成了一处大的园林风景,当时号称“京师第一”私人园林。据档案记载,园内仅房屋就有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园中有一较大的湖泊(即今未名湖),水中有一石舫(今未名石舫的原物)。石舫乃是仿圆明园中景物而建,整个与皇家园林毫无二致。这在封建王朝就是“逾制”,有杀头之罪,和珅胆敢如此,完全是深得乾隆宠爱,有恃无恐。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是在这次浩劫中,石舫上的建筑被破坏得荡然无存,仅留下孤零零的基座。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长后,几经考察,选定了这个历经劫难的古园遗址作为新校址。于1921年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下了这块地皮,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燕大校方对未名湖一代的旧景观进行了整理修缮,并增设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在今天看来,空旷的未名湖,配上钱穆先生命之的“未名”二字,正体现了知识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同时“未名”二字也为今天未名湖的象征意义涂上了一层历史的色彩,一直传为佳话,这一切实乃天意。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未名湖的北岸还立有乾隆时期的四块石屏风,上书“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徵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这四句诗文原是称述圆明园“夹镜鸣琴”这一景点的,历经周折后,被置放于这里。虽然并非专为未名湖而作,放在这里却十分恰当地描述出了未名湖一带的风光之美,真可谓是天作之合。

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人们常说,“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这话说得不错。撇开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学术风气和精神气度不谈,单就北大校园本身的魅力而言,也足以熏染滋润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的气质和灵魂。毫不夸张地说,一走进北大校园,就会感到活跃的思想,浓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灵动的个性。

3. 求一首描写未名湖的诗歌

一湾未名而有名的湖

一湾幽雅而美丽的湖

是谁家纯洁的少女

莫非她也是北大的一名学子

身穿一件绿色碎花长裙

风儿不经意间,把裙角掀得

东飘一下,西摆一下

看她苗条身段,秀丽的脸庞

炯炯的眸子,在校园里一闪一闪——

多么标致的女子啊

莫不是西子来到这里

陪她泛舟的却不是范蠡

而是高耸的博雅塔

你看她多情地怀抱着塔影

静静地美着

岂知道,这塔影里,曾经

闪烁过一个少女的梦境

我在湖畔,摘下一片绿叶

放在一位诗人刚送我的诗集里

也让它成为一首绿色的诗

留住一段美好的回忆

也顺便将夏天留住

不让它如春天那样

——稍纵即逝

这时,三三两两的学子

手捧书卷,坐着柳荫

那优美的姿势

轻易地搅动了

一湾平静的湖水

4. 求一首描写未名湖的诗歌

一湾未名而有名的湖一湾幽雅而美丽的湖是谁家纯洁的少女莫非她也是北大的一名学子身穿一件绿色碎花长裙 风儿不经意间,把裙角掀得东飘一下,西摆一下看她苗条身段,秀丽的脸庞炯炯的眸子,在校园里一闪一闪——多么标致的女子啊莫不是西子来到这里陪她泛舟的却不是范蠡而是高耸的博雅塔你看她多情地怀抱着塔影静静地美着岂知道,这塔影里,曾经闪烁过一个少女的梦境我在湖畔,摘下一片绿叶放在一位诗人刚送我的诗集里也让它成为一首绿色的诗留住一段美好的回忆也顺便将夏天留住不让它如春天那样——稍纵即逝这时,三三两两的学子手捧书卷,坐着柳荫那优美的姿势轻易地搅动了一湾平静的湖水。

5. 关于北大博雅塔

博雅塔

燕园建筑精髓 “ 一塔湖图 ” 之 “ 塔 ”——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1924 年 7 月,燕京大学( 现在北大的地盘曾是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学 ) 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建于学校校园内是否合适还是一个问题。后来燕大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水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塔,燃灯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因塔内供奉燃灯佛石雕像一尊,故称燃灯塔。 “ 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 ” 。水塔塔级十三,不过比燃灯塔要小,高仅三十七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工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水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 “ 博雅塔 ” 。 井深 164 尺,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 16000 加仑 ( 合 60560 升 ) 。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湖和塔是有灵魂的,它们的灵魂是千千万万北大人的灵魂,也是北大的精魂。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 博雅 ”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很多北大人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常常这样写道: “ 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 。这种精魂正是北大的 “ 博 ” 和北大的 “ 雅 ” 。

正如北大同学在一次十佳辩论赛中所说,如果有一 天博雅塔 倒了未名湖干了,那北大也就不再是北大了。

6. 赞美北大的诗句

1、《未名湖畔》

冉长春

客戏游鱼近,柳展暖风亲。

春桃悄绽蕾,恐惊读书人。

赏析:“客戏游鱼近”,第一句写人与鱼的亲近。岸边怡然自适的游客和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相处是那样的融洽,人不伤鱼,鱼不怕人,人跟鱼亲近,鱼跟人嬉戏,恰是一幅人鱼同乐图。

“柳展暖风亲”,第二句写柳与风的和谐。温暖和煦的春风,舒展轻舞的柳枝,清澈明净的湖水,随波荡漾的倒影置身此境,怎不令人心生愉悦,陶醉其间?

“春桃悄绽蕾,恐惊读书人”,三四句写花对人的温情。花开本无声,但四周环境是如此的雅静,作者沉醉于柳展风轻、春桃绽蕾的美景,自然而然地产生奇特的想象,好像真的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并且花亦有情,悄悄绽放,唯恐惊扰了树下读书之人。

2、《颂北大 》

思念燕园晴好春,想入非非永留地。

自博雅至未名畔,由来盛名久矣。

兼国际四季科学,容南北文化杂居。

并却未来与古今,包揽天下行家。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历史: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未名湖畔(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