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有关名言及事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语。人们也常常视它为真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伙伴得了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许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个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却一如既往地和小伙伴一起上下学,一起玩耍。有一位好心的邻居提醒他,他说:“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别人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果真,直到患病的小伙伴痊愈了,小男孩也没有被传染上。读完这个故事,我疑惑了:近墨者必黑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在解放前有一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名为《南北极》,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他走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那些醉生梦死的生活来。这可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是,同样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鲁迅先生,却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本色,以笔作刀枪,向那个他厌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这是要看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能否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意志品质薄弱的话,我相信,他很快会被传染上“病毒”。在当今社会,有一些人禁不住诱惑,心灵的天平向着金钱和权力一边倾斜了,倒下了,最终成了罪人。真正的好人都是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质和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他们可真正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这种近墨者不黑的精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2.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关的名言警句

1、先秦 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释义: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抄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

2、先秦 孔子《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释义: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3、佚名《古今贤文》真理篇: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要了解知一样人或事物,一定要近距离观察。

4、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当局者道迷,旁观者清。

释义: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5、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释义: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例,名言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扩展资料: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的启示

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②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③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论据和事例越多越好.】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个训练题.题目提供三则材料,要求归纳出一个论题,写一段议 论文字.第一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作为观点;第二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着眼于自然环境;第三则“一傅众咻”的成语故事,着眼于社 会环境.可见本题是从横向思维拟题,进行横向构思训练的.إ 下面是安徽考生《近墨者黑》中的一段:إ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人才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因素.其中,后天的环境的影 响是很重要的.方仲永不就是典型一例吗?إ 我们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没有地球这样的环境,就不会产生人类,更遑论人的主观 能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时人对环境确是无能为力的.إ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你看见崖壁上的青松吗?它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是照样生长了 哦,是的,可崖壁上毕竟生长不出参天大树,生长不出郁郁葱葱的森林.إ ……إ 在我们今天社会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与其对那些初涉人生,单纯天真的中学 生任意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倒不如给他们打一些预防针,将社会有可能对他们稚嫩 心灵的伤害减低到最低限度.إ …… 以上片断,就是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角度论述的.إ。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例或名言有哪些

名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名师出高徒。”

“耳濡目染。”

“孟母三迁。”

“见贤思齐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强将手下无弱兵。”

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事例: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解放前,一位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是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受到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这可谓是对“近墨者黑”最好的诠释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形容友情的友好。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朱和赤:可以释义为红色的东西;而墨和黑即是说黑色的东西。红与黑相对,红可以理解为红是正义的,好的。黑则相对是邪恶的或不好的。不管你跟着其中任意一方的人,都会被其拥有的品行所感染。换句话说就是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

赤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古代形容将士〔将军和士兵〕。比如说赤子,你和他们在一起就会和他们一样拥有一颗赤红的心从而成为一个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而你若跟着那些墨者〔即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被其书气所陶冶成为一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