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中,什么是词

词:起源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望采纳】

2. 什么是八言绝句

应该没有吧。

诗歌体裁问题:

首先,近体诗从每句的字数分析: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三言,四言为主,转变为地方色彩浓厚的楚词体,进而汉代的乐府五言为主,转变到魏晋南北朝的音律化,五七言的混用,七言诗歌的产生,到了唐代,随着五言,七言的音律化,格律化完成,稳定,从而新的诗体(近体诗)完全确立,带来了诗歌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辉煌;到了五代两宋,诗歌体裁需要变新,产生了被称为是”长短句”的词,也就是杂言的格律化”诗”!之所以这样称呼它,因为它同时还被称为”诗余”。

为什么每句的字数不继续向上增加了呢?为什么不是出现“八言律诗”,甚至“九言律诗”,或者“八言绝句,九言绝句”,甚至更多的字数呢?

因为汉语是音节化的语音,每个字的长短都差不多,而中国人的一句话,长到7个字,对于格律化的诗歌来讲,要舒徐顿挫的读出来,已经是够长了,到了极限了;再长的8言,9言,就没有能力了。历史上不是没有人进行创新,所谓9言律诗,我也看到过,但是因为超出了艺术的极限,所以终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既然字数上不能增加了,所以产生了长短混用的格律诗歌,也就是词!(长短句也,诗余也)。

你参考/show_topic.aspx?forumid=199819&topicid=826850

3. 春晓是不是绝句

楼主误会了~

你说的“古诗”其实是“古代诗”,古代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只有近体诗(也叫律诗)才对平仄、押韵有严格要求

你说的春晓是著名的“古体诗”,古体诗对平仄、押韵、句数、甚至字数都没有明确要求,可以是5字、7字,也可以是4字、6字,甚至一首诗里每句的字数都可以不一样(长短句)。。

所以春晓不符合律诗的平仄规则就很正常了~~因为它压根不是律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最简单的,《诗经》一整本都是古体诗,他们可是完全没有什么平仄规则的~

4. 意境,律诗,杂文诗,绝句的定义

律诗、绝句是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诗体,故此被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或五言(每句五个字)或七言(每句七个字),所以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今体诗的用韵、平仄要遵循格律,所以也称为律体诗。

不遵循格律的称为古风,诗句有长有短的称为长短句或杂言诗。所谓杂文诗,则是指文笔自由,以杂文笔调写成的诗歌,是现代诗词的一种分类,其形式可以是律诗、绝句或长短句,也可以是现代诗词形体。

意境指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无论采用哪种诗词形式,都需要通过意境的营造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