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完美才是人生阅读答案

19.(共3分)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共3分)①由理论到事实②由海内到海外③由古及今④由地位高到地位低(每点1分,答对三点3分) 21.(共5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敞激搬刻植灸邦熏鲍抹痛苦;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每个事例1分,修辞手法1分,语句通顺1分) 22.(共3分)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答两点即可)。

2.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阅读答案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有删改)

15.对文中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作者提出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15.A

16.作者选择了,帝王,臣子,当下的平民百姓,文学工作者以及考生作者列举的这些例子时间有古到今,地位由特殊到普通,不厌其烦地这

样列举,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是“任何人的人生不完满”的论点得到充分的认证(此处扣住“人生不完满”言之成理即可)

3. 如何理解朱光潜先生的不完美才是美

品读美学之味,领会艺术之神 二、【内容提要】 《谈美》一书的主体部分共有十五个章节,对其进行分析,大致的观点有:美感产生的条件,美感与相似心理的辨别,对美本身的分析,艺术与游戏以及艺术创造的条件。

(一)前三章说到的是‘态度、距离和移情’即美感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1)我们的态度是美感产生的首要条件。

作者以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说明我们看待事物时,总会带有自己独特的态度。这由于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而那实用层次的态度是我们的本能对物质欲望的反映,因而它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但对于美或美感而言,它是物质活动之外的有意义,是精神的,也是无功利的,就如文中说的“在审美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于直觉,活动空间也更广阔无疆”。美是从我们的态度中得来的,那么美代表了一种精神;而作为精神与心灵的主体的我们,我们会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自己心灵的满足,也体味出了在实用与科学中无存的性质,此时我们便是获得了美感。

因为审美的态度正是审美及美的存在的意义,所以艺术作品才能获得不朽,于人才更亲切。 (2)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作者引用典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是不能以一种实用的态度,因为美的差别是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只有“均衡”、“适当”才能引起美感。 (3)移情是美感产生的又一个条件。

作者在第三章说到,“推己及物”即“移情”会让我们对于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产生了审美的情素,移情和美感经验是有密切关系的。但移情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的产生,不过美感经验中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推己及物”和“以物及我”,即是移情的美感经验—物与我情趣之间的往复回流后,心里有美的意象,美的情素,则是美感产生的功效。 (二)作者是从下面三对名词的区别来说明美感与相似心理的辨别的。

首先是美感与快感。 作者以“血色艳丽的英国姑娘比希腊女神雕像美”鲜明生动的例子证明,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美感是起于形象的直觉,是一种极自由的活动,甚至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同时美感的态度是不带意志的,是带有快感享受的,但快感并不一定就是美感;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二是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联想”是知觉、记忆和想象发生的基础,而艺术审美离不开知觉的想象,因此,艺术中美感的发生是联想的必然之果。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但联想却带有思考性质;美感是带有联想的,但联想并不一定就是美感。

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某件艺术品的审美好感,但作品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反因精神的涣散而减少。这是所谓的“美感经验实际上都是坚持实际人生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三是考证批评和审美之别。考证批评不是欣赏,它也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我们对艺术形象本身分析时,要慎重,并不能带有主观功利性的目的。

作者认为欣赏之前的考证批评是必要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们情感与物的姿态的交流。

遇到文艺作品,我们不能始终持批评的态度,那么会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终上所述,审美的过程中是带有快感、联想和考证批评的,但快感、联想和考证批评并不就是美感。

(三)对美本身的分析。 1、首先作者是从人的角度与物的角度(“美之人情”与“美之物理”)来分析美的本身的。

物需先有存在的可能性,然后能使人觉得它美,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即美之中既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也就是说“美的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美的物件首先是自然的”。

2、另外作者从对相关的两种审美态度(批判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地分析美的本身。 3、对于美本身的分析,还体现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具体关系中。

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但艺术美丑和自然美丑是两件事;艺术美不是靠模仿自然美而得来的。 (四)本书在艺术与游戏。

同游戏一样,艺术创造把欣赏所得的对象主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通过某种媒介,造出一种具体的作品来。但艺术终究高于游戏,因为艺术带有社会责任性。

当艺术创造出一个意象之后,作者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而游戏只需自我满足,自我尽兴而已。 (五)文章的后部分是艺供梗垛妓艹幻讹潍番璃术创造的条件。

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力,其条件是想象。各种想象发挥各自的功能,更好地进行情境表达,完成艺术创作。

而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的发生由一种意象而得来的,才有发生的可能;换一种情感就意味着换了一种意象,而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具有程式化特点的。

但是形式化的格律有束缚艺术的弊端,所以在格律中我们既要承袭共同的东西,也要在恪守群性的前提下做到个性的随心所欲,要让情感从束缚中挣得自。

4. 不完美才美最优作文素材

我不够完美

美是包括很多的,“思想美”、“心灵美”、“外貌美”等。这些美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完美,就必须具备这些。我知道,我思想不够美,道德不够美,所以我并不完美。

“人无完人”这没错,但最重要的还是你认识到了没有,改了没有。我认识到了我的不足:有时我会说出一些粗话;有时会与同学在校园中追逐打闹;有时我会不负责任;有时会乱扔垃圾;有时上课会讲话,做小动作……我认识到了这些“不足”,也为我将来的改正奠下了基础。

要想自己能在不美之中变完美,就必须先学会自律。而自律的内容也是须要掌握的“勇于自省,善于自爱,懂得自控。”

先说自省,自省是一个重要方面。记得伟人马克思说过:“我随时都在准备着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自省的表现。我认识我的不足,也是靠自省才知道的。

自爱就是要自己爱护自己的形象。“人要脸,树要皮”,一个没有脸的人永远是个不自爱的人。懂得爱护自己的形象,才会去改进自己的形象。

自控就是自己能控制自己不犯错误。我愿意遵守以上这些让自己变的更优秀,更高尚,更加完美无缺。

当然,我不够完全认识到我的不足之处,也许这也是我不完美之处。

我知道,我不够完美,“吾日三省吾身。”这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有目标的改正。

5. 《不完满才是人生》的阅读答案,急求

1.文章第②段引用苏轼和方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借古人诗句来说明人生并不完美,那两首诗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没有完美的人和事。

2.第③段举汉武帝,唐太宗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在高高在上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不如意和不完美,他们追求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3.仿照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为本文在补充一个事实论证

比如好不容易排到队买车票,却被告知票卖完了。

4. 请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痛苦;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

五星级回答,一定要采纳哦,不要辜负我的辛苦劳动!

【来自世界文学知道点团队】